无需遥控的无人艇能在复杂多变环境下灵活游走;利用工业互联网及智造技术实现无人工厂;研发精密动力部件,让仿生机器人实现四肢动物般流畅行走及弹跳......12月25日,2020年松山湖创新创业大赛先进技术行业决赛在广东船舶电子产业基地迎来精彩比拼,让众人感受前沿科技,也为行业发展与人类生活带来的无限可能。“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及装备”“AIoTbrain智造平台”“高性能气凝胶复合材料在先进技术领域应用的产业化”项目分别获得本次大赛的一、二等奖,成功赢得松山湖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入场券,将与其他各分赛场决赛一、二等奖项目共同角逐总决赛100万元的特等奖桂冠。无人船以其独特的航行方式和先进的技术,正逐渐成为海洋探索的新宠。天津智慧海洋无人船应用场景
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2020年7月,前身为“广东省创新团队”,团队重要成员包括一批IEEE Fellow、教授和青年博士,在无人船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与自主控制、多艇协同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共性技术和重要功能部件,拥有各类知识产权40余件,其中发明30余件。公司成立第二年即获认定为国家高新企业,并获资本市场高度认可,目前已获两轮融资。公司相关项目分别获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华为专场)总决赛特等奖以及东莞市工业设计大赛金奖。相关成果已分别通过国家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的产品检验和成果鉴定,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在东莞松山湖国家高新区建有“广东省全自主无人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莞市全自主无人艇重点实验室”、“全自主无人艇松山湖试验基地”等研发平台和试验基地。湖南投饵无人船多少钱小豚研发销售无人船重要部件、无人船平台、无人船行业应用、水下智能机器人开发应用以及无人系统共性技术。
“我们致力于研发和销售无人船部件、无人船平台、水下机器人部件、无人船行业解决方案以及无人系统共性技术,在无人船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与自主控制、多艇协同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共性技术和功能部件,拥有各类知识产权40余件。”耿涛介绍称,目前,小豚智能已打造成型系列无人船平台,开发功能部件产品,支撑一批行业企业形成应用解决方案,推进动力背包(水下机器人)、小豚智教、无人船实验平台等教育产品和水产养殖无人船等系列产品研发。其中,小豚智能的自主研发的HUSTER-68无人艇和无人机,在国内首当实现了视觉自主无人机艇协同运动起降。自主研发为小豚智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耿涛表示,成立三年以来,公司每年的业务都同比翻两番。
无人船在海上交通管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海上交通的日益繁忙,传统的海上交通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无人船可以通过搭载传感器和通信设备,实时监测海上交通情况,为船舶提供航行建议和预警信息。它们还可以协助海上交通管理中心进行交通疏导和应急处理,提高海上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此外,无人船还可以用于海上搜救和救援行动,为遇险船舶和人员提供及时的援助。无人船在海洋渔业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通过搭载渔业探测设备和捕捞设备,无人船能够自主寻找鱼群并进行捕捞作业。这不仅提高了渔业生产的效率,也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同时,无人船还可以用于渔业资源调查和监测,为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无人船还可以用于海上养殖和渔业生态保护等领域,推动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工研院全自主无人艇省创新团队成立的产业化公司。
无人船的高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其技术体系已经相当成熟,相关设备已经相当完备,无人船产品成为大众化产品。在文本领域,步入几何级增长期,入级规范、船舶标准和海事公约等开始将无人船纳入考虑范畴,同时文献大量涌现。2020年成立的中国“无人船新势力”东莞小豚智能在成立之初就采取了促进无人船行业繁荣,共建行业生态的模式:聚焦水面无人驾驶行业解决方案开发,将行业应用交给行业玩家,实现了从To C到To B的转型。可以预见,无人船应用领域百花齐放的局面即将开启。无人船的广泛应用,将推动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智慧海洋无人船加盟
无人船自主航行,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天津智慧海洋无人船应用场景
2020年12月底,小豚智能的“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荣获2020年松山湖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项目负责人耿涛表示,自入驻工研院这五年以来,公司完成了从产品研发、实验室建设到项目落地产业化等。“感谢工研院一如既往的支持,这里没让我们失望。”耿涛透露,目前,小豚智能打算入驻松山湖创新创业社区,并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事实上,小豚智能,是工研院对园区发挥外溢效应的一个缩影。从2008年至今,工研院与松山湖的成长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的。天津智慧海洋无人船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