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初,比利时医生海尔蒙特(Jan Baptista van Helmont,1580年—1644年)发现木炭燃烧之后除了产生灰烬外还产生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被他称为“森林之精”的二氧化碳是一种不助燃的气体,确认了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还发现烛火在该气体中会自然熄灭,这是二氧化碳惰性性质的头一次发现。在海尔蒙特之后不久,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霍夫曼(Friedrich Hoffmann,1660年—1742年)对被他称为“矿精(spiritus mineralis)”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研究,初次推断出二氧化碳水溶液具有弱酸性。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已成为取代传统煤炭、电力的新选择, 降低了整体 CO2。宝山区食品用二氧化碳供应站
贮藏食品,用二氧化碳贮藏的食品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本身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地防止食品中细菌、霉菌、虫子生长,避免变质和有害健康的过氧化物产生,并能保鲜和维持食品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如瑞典一家公司就推出了用充满了100%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包装、容器、贮藏室来贮藏肉类的新方法.全球有名的技术集团ABB宣布在北京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建造两个温室气体化学实验室,他们将转让约150-200万美元的设备,及派出相关的科研人员,以帮助中国提高技术水平以减 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能源、工业及运输业领域所造成的温室废气排放。宝山区食品用二氧化碳作用投资研发新能源技术,使得电力生产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或极少产生CO₂。
用作工作能量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方法,它利用低温干冰从空气和水等常温材料中吸收热量,使其汽化,并膨胀成有利于航空机械发电的高压二氧化碳气体。 这改变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可燃化学品的传统方式,并允许热能和电力被重复利用。用作热泵冷媒,替代氟利昂。二氧化碳的沸点和临界温度决定了它可以成为热泵空调、冰箱和热水器的良好制冷剂,替代现有的大多数制冷剂。 过去压缩机技术不成熟,提高高压差,保持稳定高效运行并不容易,但现在工业化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将进一步推进其制冷剂的应用。
二氧化碳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中考必考的,尤其实验题部分,经常会考到,所以说大家要重点掌握。二氧化碳的发现早在公元300年以前,我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就在他所写的《博物志》一书中作了烧白石作白灰有气体发生的记载。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中有一种可以使燃烧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并且与木炭燃烧,与麦子、葡萄发酵以及石灰石与醋酸接触后产生的气体一样。1755年,英国化学家布拉克又进一步定量地研究这种气体,他一次次把石灰石放到容器里煅烧,烧透后再一次次仔细称量剩下的石灰质量,发现每次都减轻了44%。不同行业间分享经验与较佳实践,实现资源共享与互利共赢。
公元三世纪,中国西晋时期的张华(232年—300年)在所著的《博物志》一书记载了一种在烧白石(CaCO3)作白灰(CaO)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这种气体便是如今工业上用作生产二氧化碳的石灰窑气。空气中有微量的二氧化碳,约占0.039%。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中,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约占总体积的0.03%,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4%。实验室中常用盐酸跟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或酿酒的发酵气中来获得二氧化碳。采用精确农业技术优化作物种植,有助于减少因施肥造成的CO₂排放。虹口区干冰二氧化碳定制
社交媒体成为传播环保知识的新途径,引导人们关注身边每一个小细节。宝山区食品用二氧化碳供应站
二氧化碳的用途:19用于生产无机化工产品,二氧化碳在无机化工产品生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以CO2与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为原料,可以生产出多种无机化工产品,如轻质MgCO3、NaCO3、NaHCO3、CaCO3、K2CO3、BaCO3、碱式PbCO3和Li2CO3等。这些产品不仅作为基本化工原料,还普遍应用于冶金、化工、轻工、建材、医药和电子机械等多个行业。20用作果蔬保鲜剂,二氧化碳被普遍用作果蔬保鲜剂。其原理是通过注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来降低氧气含量,从而抑制水果和蔬菜中的微生物呼吸和防止病菌生长。这种方法因其不含有化学防腐剂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华南农学院的研究显示,在15~30%的二氧化碳浓度下,荔枝可以贮存30~40天,并基本保持其原有的色泽和风味。同样,将鸡蛋置于30~40%的二氧化碳环境中6~10天,可以减缓水样蛋白的形成,实现保鲜效果。宝山区食品用二氧化碳供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