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传动系统的结构与手动档相比,在结构和使用上有很大的不同。手动档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AT传动系统是由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其中液力变矩器是AT传动系统比较具特点的部件,它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等构件组成,它直接输入发动机动力并传递转矩,同时具有离合作用。泵轮和涡轮是一对工作组合,它们就好似相对放置的两台风扇,一台风扇吹出的风力会带动另一台风扇的叶片旋转,风力成了动能传递的媒介,如果用液体代替空气成为传递动能的媒介,泵轮就会通过液体带动涡轮旋转,再在泵轮和涡轮之间加上导轮,通过反作用力使泵轮和涡轮之间实现转速差就可以实现变速变矩了。液压传动系统应工作稳定可靠,换档接合过程应平滑、无振动及冲击。380机车传动系统设计

电驱传动系统的常见故障:离合器打滑:现象:汽车在起步时,离合器踏板抬得很高才能勉强起步;行驶中发动机加速时,车速却不能随之提高。这些都属离合器打滑现象。原因及处理:液压操纵式离合器打滑,多数是因为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不够,从而造成分离轴承压在分离杠杆或膜片上而随之转动。可调节离合器踏板的返回位置,并调整总泵推杆长度,将推杆调长并与活塞顶住,再将推杆倒转半圈,使用权总泵推杆与活塞之间留有间隙。然后再调整分泵调节杆长度,使其伸长,感到分离轴承与分离杠杆或膜片顶住以后,再把调整螺钉调回到二者间隙为2mm左右。对于机械操纵式离合器,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不够,可调整踏板拉杆的工作长度,使分离轴承与分离杠杆或膜片之间的间隙达到规定的数值。换挡冲击小1400机车传动系统电驱传动系统的过载能力强:机车在起动列车或牵引列车通过限制坡道时,其过载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传动系统的作用:减速变速:我们知道,只有当作用在驱动轮上的牵引力足以克服外界对汽车的阻力时,汽车才能起步和正常行驶。发动机在发出比较大功率99.3kW时的曲轴转速为3000rpm。假如将发动机与驱动轮直接连接,则对应这一曲轴转速的汽车速度将达510km/h。这样高的车速既不实用,也不可能实现(因为相应的牵引力太小,汽车根本无法启动)。为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使传动系具有减速增距作用(简称减速作用),亦即使驱动轮的转速降低为发动机转速的若干分之一,相应地驱动轮所得到的扭距则增大到发动机扭距的若干倍。为了使发动机能保持在有利转速范围内工作,而汽车牵引力和速度有能在足够大的范围内变化,应当使传动系传动比(所谓传动比就是驱动轮扭距与发动机扭距之比以及发动机转速与驱动轮转速之比)能在比较大值与比较小值之间变化,即传动系应起变速作用。
动力换挡变速器的设计原则:匹配发动机输出功率范围;力求传动路线短,布置合理,结构紧凑;变速范围大,可选速比多;操纵方式易实现智能化控制。动力换挡变速器的设计步骤:第1,根据挡位数和各挡传动比,草拟变速箱的传动方案;第二,确定变速箱的主要参数,包括中心距A,齿轮模数m,齿宽b,斜齿轮螺旋角风等;第三,根据变速箱的传动比选配齿轮,确定各挡齿轮的齿数;第四,进行变速箱主要零部件的强度和寿命计算,包括齿轮.轴.轴承、啮合套.换挡离合器和制动器的计算;第五,进行变速箱整体结构设计,绘制总装配图;第六,进行变速箱各零部件结构设计,绘制零件图。传动系统的首要任务是与发动机协同工作,以保证汽车能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正常行驶。

电驱传动系统的优点:瞬时传动比恒定,工作稳定性高;使用非圆齿轮,可以根据所需的变化规则设计瞬时传动比;维护方便,负载分布均匀;传动比变化范围广,适用于减速或增速传动。特别是采用传动时,可以使传动比很大;齿轮的圆周速度和速度可以做得非常大;结构紧凑,如采用行星传动,少齿差传动,或谐波齿轮传动,可进一步减少元件,成为同轴传动。行星传动适用于高精度传动。我们制作的行星变速箱直径范围为3.4mm-38mm;传动效率高,特别适用于高精度圆柱齿轮副。传动系统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的装置。380机车传动系统设计
地铁调车的具有牵引系统可靠性高、动态性好的优点。380机车传动系统设计
液力变矩器靠液体与叶片相互作用产生动量矩的变化来传递扭矩。液力变矩器不同于液力耦合器的主要特征是它具有固定的导轮。导轮对液体的导流作用使液力变矩器的输出扭矩可高于或低于输入扭矩,因而称为变矩器。输出扭矩与输入扭矩的比值称变矩系数,输出转速为零时的零速变矩系数通常约2~6。变矩系数随输出转速的上升而下降。液力变矩器的输入轴与输出轴间靠液体联系,工作构件间没有刚性联接。液力变矩器的特点是:能消除冲击和振动,过载保护性能和起动性能好;输出轴的转速可大于或小于输入轴的转速,两轴的转速差随传递扭矩的大小而不同;有良好的自动变速性能,载荷增大时输出转速自动下降,反之自动上升;保证动力机有稳定的工作区,载荷的瞬态变化基本不会反映到动力机上。380机车传动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