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酱香型白酒的标准酒度是53°?我们都知道酱香型白酒的酒精度数一般都保持在53度左右,这也是酱酒的一大主要特点,虽然也曾经短暂地在历史上出现过54度或53±1度的白酒,但随着酿酒工艺的逐渐完善,以及社会对白酒品质认知的提高,白酒行业比较终确定了53度酒精作为高度白酒的一个衡量标准。1、经过众多的品酒师的反复品鉴,比较终确定:高度数白酒只有调制到52度到54度时,口味才是比较为醇和的!2、人的味觉与嗅觉也是在这个度数的时候,比较能品尝出各种白酒的特色。3、经过科学测定,酒精浓度在53度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缔合得比较牢固。这使得酱香型白酒在长时间储存时,游离的酒分子就会减少,酒质比较为稳定。茅台酱香型白酒的口感怎么样?贵州茅台镇洞藏原浆酱酒
为什么53度的酱香型白酒越来越受欢迎,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好喝!像那种刚开始淌下来的酒头,度数可达七十多度,但是这类酒很少,而且有糠味,不能算作好酒;四十度左右的尾酒,口感只是为了增加出酒率才接下来的,当然也不能算好酒;再低度一点的白酒,虽说是好入口的,但是缺乏了香气。而53度酱香型白酒,是口感醇厚的53°,这时它的香气香味物质是浓度是比较大的,含量也是比较丰富的,所以此时的香气香味和整体口感都是非常完美的,得到了酒友们的认可。53度酱香酒厂家酱香白酒的勾调必须坚持“酒勾酒”的工艺。
酱香型白酒生产为一年一个周期,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严格按照季节来生产。酱香型白酒生产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进行第1次投料,也称为下沙,占原料的50%。然后进行蒸粮,入窖发酵一个月后出窖。进行第二次投料,投入其余的50%的粮食混合蒸粮,也称为造沙。在投料完成后要发酵一个月,再出窖烤酒,以后每发酵一个月烤酒一次,总共烤七次,只加大曲不再投料。一共要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再丢糟,生产周期长达一年。高温堆积发酵是酱香型白酒工艺中所特有的,让酒醅能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二次制曲”的过程。
什么叫“酱香型白酒”?纯粮食酿造、工艺繁杂!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酱香型白酒市场得到了很大提升,“酱酒热”这一词并被大家所熟知,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以茅台镇为酱香型白酒中心产区,属大曲酒类。其酿酒工艺讲究的时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七次取酒,历时五年。天然固态纯粮发酵,排除了添加任何香气、香味的可能。完美的勾兑环节,堪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达到色、香、味俱全的效果。白酒行业发展至今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饮酒的理念,这使得酱香型白酒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用古法酿制纯粮酱香型白酒,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酱香型白酒明显的特征是空杯留香。
影响酱香型白酒呈色的因素多种多样,并非只有贮存年份一项。常见的因素有以下几种:原料:酱酒原料高粱中含有的花黄素在酿酒过程中会在高温的作用下分解,导致酒体呈微黄透明;勾调:酱香型白酒的关键秘籍在于勾调,讲究“以酒勾酒”。随着不同年份、轮次、风格的酒体相互融合,成酒在诞生迷人风味的同时,色泽也会受到老酒的影响而呈现出微黄的状态;时间:一般而言,酱酒的基酒至少需要经过三年的贮存才能够进入勾调环节,在长期贮存期间,色泽也会略微加深。酱香酒中存在SOD和金属硫蛋白等物质。老窖珍藏酱酒售价
好的酱香酒大多采用的是大曲坤沙工艺,也叫12987工艺。贵州茅台镇洞藏原浆酱酒
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镇产的较为甘洌。茅台镇为黔北名镇,酒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第1酒镇”。茅台镇拥有独特的小气候及地质结构:年平均气温16.3℃,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地处河谷地带,蕴涵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群,这一切造就了一个神奇的美酒之域。糯性高粱是茅台镇独有的酿酒原料,俗称“红缨子”,与其它高粱不同,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质优,富含2%-2.5%的单宁,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形成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适于酱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每一轮的营养消耗有一个合理范围。贵州茅台镇洞藏原浆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