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日晚上20::43,我国新一代大运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其中高性能纳米气凝胶隔热毡产品为火箭燃气管路系统提供了有效的隔热保温手段,为本次成功发射提供有力保障。宇航服内的夹层也应用气凝胶来隔热,从而达到保护宇航员的效果。气凝胶保温材料可作为飞机机舱的隔热层材料。可以作为核潜艇、蒸汽动力导弹驱逐舰的核反应堆、蒸发器、锅炉以及复杂的高温蒸汽管路系统的高效隔热材料,可以增强隔热效果,降低舱内温度,同时有效降低隔热材料的用量,增大舱内的使用空间,有效改善各种工作环境。气凝胶隔热保温材料可以用更轻的质量、更小的体积达到更好的隔热效果,这一特点在航空、航天应用领域具有极大的优势。气凝胶也具凝胶的性质,即具膨胀作用、触变作用、离浆作用。双金属气凝胶联系人
气凝胶绝热毡和传统保温材料对比有以下优势:3、防水效果好:气凝胶绝热毡憎水率超过99%,同时允许水蒸气透过,具有独特的疏水透气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凝露的产生,很大程度的避免保温层下腐蚀(CUI)。而传统保温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吸水,造成导热系数升高,保温效果下降,管道层造成腐蚀。4、使用温度范围广:气凝胶绝热毡的使用温度非常的广,从-200℃低温到650℃高温都能正常使用。而传统保温材料中,普通橡塑低能够达到-40℃,而高温只能达到120℃;高温领域中,硅酸铝很高可耐高温800℃,但不耐低温,而其余大多数保温材料中,高温也只到100℃左右。5、使用寿命长:气凝胶绝热毡使用寿命达15年以上,是传统材料的3-5倍,可有效减少保温材料替换的费用和施工运营的成本。传统保温材料中的硅酸铝和岩棉在使用3-5年就会发生结构坍塌,造成导热系数升高,需要重新更换保温材料。安徽绿色气凝胶批发气凝胶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
气凝胶可与玻璃纤维、陶瓷纤维或者碳纤维进行复合,提高体系的结合力,使表面不易脆裂粉化。常见的产品如气凝胶玻璃纤维毡、气凝胶陶瓷纤维毡、预氧化纤维等,该类产品主要应用于管道炉体等保温隔热,可取代聚氨酯泡沫、石棉保温垫、硅酸盐纤维等不环保、保温性能差的传统柔性保温材料。在气凝胶基体材料表面强度与韧性的材料进行复合,可提高整个材料体系的强度,拓宽更多的应用领域。纯纤维毡虽然有隔热效果,但是表面纤维容易断裂粉化,造成浮纤或粉末污染,不适合长时间在高温、压缩和振动条件下使用。为解决该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气凝胶材料复合办法。在气凝胶复合层的外部覆盖一层更强度、高韧性的材料如膨体聚四氟乙烯和阻燃 PET 纤维的复合层,这类材料能够应用在汽车隔热等特殊领域。
气凝胶材料本身具有强度低、脆性高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需要对气凝胶材料进行改性,这是目前很重要的工艺,通过改性可赋予气凝胶材料不同性能。目前气凝胶材料改性常用的方法就是掺杂,即加入掺杂剂或者增强/增韧材料,制备复合气凝胶材料。复合气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凝胶过程前加入掺杂材料;另一种是先制备气凝胶颗粒或者粉末,再加入掺杂材料和黏结剂,经模压或注塑成型制成二次成型的复合体。常用的掺杂材料有玻璃纤维、莫来石纤维、岩棉、硅酸铝纤,掺杂材料种类的选择主要依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应用目的而定。天阳气凝胶的热导率为0.012W/m·K,优于其他添加剂。
气凝胶的绝热原理是什么呢?1.对流:当气凝胶资猜中的气孔直径小于70nm时,气孔内的空气分子就失去了自在活动的才能,相对地附着在气孔壁上,这时产品处于近似真空状况;2.辐射:因为气凝胶内的气孔均为纳米级气孔再加产品自身极低的体积密度,使产品内部气孔壁数目趋于“无量多“,关于每一个气孔壁来说都有遮热板的效果,因此发生近于”无量多遮热板“的效应,从而使辐射传热下降到近乎低极限;3.热传导:因为近于无量多纳米孔的存在,热流在固体中就只能沿着气孔壁传递,近于无量多的气孔壁构成了近于“无量长途径”效应,使得固体热传导的才能下降到挨近低极限。天阳气凝胶保温毡的用料厚度是传统材料的20%~50%。安徽绿色气凝胶批发
气凝胶绝热板是一种柔性、高效保温的隔热材料。双金属气凝胶联系人
干燥技术:目前产业化中主要使用的技术是超临界干燥技术和常压干燥技术,其他尚未实现批量生产技术还有真空冷冻干燥、亚临界干燥等。超临界干燥技术是实现批量制备气凝胶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也是目前国内外气凝胶企业采用较多的技术,超临界干燥可以实现凝胶在干燥过程中保持完好骨架结构。常压干燥技术一种新型的气凝胶制备工艺,是当前研究极活跃,发展潜力很大的气凝胶批产技术。其原理是采用疏水基团对凝胶骨架进行改性,避免凝胶孔洞表面的硅羟基相互结合并提高弹性,同时采用低表面张力液体臵换凝胶原来高比表面积的水或乙醇从而可以在常压下直接干燥获得性能优异的气凝胶材料。尽管目前超临界干燥工艺日益成熟、产品质量满足产业化要求,但是超临界干燥设备制造具有一定门槛,且原料有机硅源价格较高。相比超临界干燥技术,常压干燥技术在设备投入、硅源上均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门槛,适合于后期气凝胶的大规模量产。双金属气凝胶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