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课程:机械制图、钢铁冶金原理、冶金通用机械与冶炼设备、有色金属熔炼及其控制、转炉炼钢生产、电炉熔炼生产、炉外精炼、浇注工艺、冶金生产管理等。就业方向:主要面向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二重、东方电气、中船重工、中航工业、中航科技火工技术研究所、攀钢集团为**的重大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业、核工业、船舶制造业、冶金行业及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金属材料的熔炼及浇注,熔炼工艺制订与实施、冶炼生产组织、基层质量管理及工艺技术创新等岗位工作。上海天阳钢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为全球客户提供多品种双金属冶金复合管的****。保温棉双金属冶金复合钢管性价比高
双金属复合管概况——机械复合管应用在站外集输中的问题。1.结合强度不够 由于机械复合的两种金属间无冶金结合面,结合强度较低,一般为0.2-0.3MPa。 结合强度不够容易导致内管的剥离脱落。 2.端部坡口密封不好 机械复合管的端部坡口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端部密封不好,不仅会导致内管与外管的剥离,更会 影响现场的对接焊接。 **常用的端部处理方式是封焊和堆焊。封焊技术耗材较少,相对较为廉价,尽管已经有多年的经验积累,较为 成熟,但其稳定性相对较差,现场对口焊接要求较高,受焊工焊接水平影响较大。 堆焊处理耗材较多,造价较高,但其稳定性较好,综合安全性较高。保温棉双金属冶金复合钢管性价比高将成为未来金属复合管研究和制造的主流。
教学团队:教研室现有校内专任教师12人,均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较丰富的现场生产实践知识和技能。教授2人,副教授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5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1人。教师深入企业,学习锻炼,并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工作,撰写科研论文。近年来主编教材2部,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被EI收录5篇。获德阳市奖励3项。培养目标:培养为装备制造业的具有良好职业综合素质,具备扎实的金属材料和熔炼知识、较强的合金熔炼与浇注操作能力、熔炼工艺制定与实施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国内外常见冶金复合钢管技术分析 热轧复合技术: 适合板材,制成管后,存在异种焊缝 比较广泛应用的真空热轧工艺是将两种以上金属组成在真空状态下,加热到 1200℃左右,然后挤过模 具,高挤压压力和温度会在界面处产生“压力焊”的焊接效应,并通过界面间的快速扩散和***结合,达到 界面的金属键结合从而形成冶金复合。它的结合界面呈现直线形状,宽度约为10µm。如果要宽些,周边会 有很多氧化渣和轧制晶体。 冶金复合钢管真空热轧技术的缺点是由于结合时间极短,结合界面窄、存在氧化物膜、***于碳钢、 不锈钢和高镍合金间的复合、表面粗糙度较高,在扩散界面两边存在很多氧化渣,轧制堆结晶体。黄金书冶金复合管有良好的抗缝隙腐蚀。
双金属复合钢管的冶金复合:双金属复合钢管的冶金复合是用复合、堆焊、双熔体工艺复合而成。其特征是两复合界面是冶金熔合在一起。特征:复合界面带宽、熔合两种金属;复合牢固;导热、导音、导电没有界;冷热缩胀一致。这工艺复合的双金属管,英国早在1967年开始试验,成功地开发了T310不锈钢外层和125号钢为内层得双金属管等。满足电力和纸浆工业所需的高温强度,耐腐蚀性能。全世界的锅炉制造商对双金属管作为先进装置的过热材料感兴趣(这种装置80~89kg/mm的高压和593~650°C的高温运行)。1976年开始在发电锅炉中安装这种双金属管,解决了锅炉管外部炉边腐蚀问题,其耐腐蚀能力可提高2~4倍。紫铜冶金复合换热管,外层使用耐压金属管道。保温棉双金属冶金复合钢管性价比高
我们认为随着社会需求越来越大,冶金结合式复合管会以优良的综合性能将被使用。保温棉双金属冶金复合钢管性价比高
双金属复合管是在碳钢/合金钢无缝钢管复合上一层薄壁耐蚀合金,耐蚀金属可根据腐蚀 环境选择,常选用不锈钢316L、镍基合金825、625等。 双金属复合管将材料优势相结合,发挥出了基管**度和内管耐蚀性的两大优点。提高 了管道安全级别, 延长了管道寿命。由于减少了耐蚀合金管材用量, 成本将***降低。 在复合管的制造方法及其生产工艺方面,双金属复合管根据外管与内管的结合形式可分 为:机械复合和治金复合两大类,对应生产出机械复合管和冶金复合管。保温棉双金属冶金复合钢管性价比高
天阳钢管一贯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自2009年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以来,天阳立志做百年企业,主动推进企业供应侧创新,大幅缩减传统主营产品规模,聚焦管理创新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腐蚀与防护协会PPVC专委会、分别签署了技术研发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多学科创新研发课题项目组。2014年,天阳高铁用精密钢管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2016年,天阳董事长何建忠荣获上海市质量金奖个人荣誉;同年,天阳获颁上海院士**工作站资质;2017年,天阳不锈钢冶金复合换热管荣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