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密度是衡量扣式锂电池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它表示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电池所储存的能量。扣式锂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相较于其他一些传统的小型电池,如碱性锌锰扣式电池、银氧化物扣式电池等,其能量密度更高。以常见的锂锰扣式电池(CR系列)为例,其能量密度可达150-250Wh/kg,体积能量密度约为300-500Wh/L。这意味着在相同的体积或重量下,锂锰扣式电池能够储存更多的电能,从而为设备提供更长时间的电力支持。而碱性锌锰扣式电池的能量密度一般在50-100Wh/kg左右,银氧化物扣式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100-150Wh/kg,明显低于锂锰扣式电池。储存时应避免高温高湿,保质期通常为3-5年。南通CR2430扣式锂电池厂家

扣式锂离子蓄电池的工作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可逆嵌入 / 脱嵌过程,充放电过程如下:充电过程:当电池连接外部充电器时,充电器提供的直流电压使正极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如 LiCoO₂)发生氧化反应,锂离子(Li⁺)从正极脱嵌,进入电解质;同时,外部电路将电子输送至负极的石墨材料,使石墨表面带负电,吸引电解质中的锂离子嵌入石墨层间,形成锂碳化合物(LiₓC₆)。此时电池处于储能状态,正负极反应式分别为:正极(氧化):LiCoO₂ → Li₁₋ₓCoO₂ + xLi⁺ + xe⁻负极(还原):xLi⁺ + xe⁻ + 6C → LiₓC₆总充电反应:LiCoO₂ + 6C → Li₁₋ₓCoO₂ + LiₓC₆杭州中性扣式锂电池销售电话普遍应用于RFID标签、电子价签等物联网设备。

混料:将电解二氧化锰(EMD)、乙炔黑(导电剂)和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粘结剂)按设定比例(通常为 90:7:3)加入高速混合机中,同时加入少量溶剂(如乙醇),在惰性气体(如氮气)保护下混合 30-60 分钟,确保各组分均匀分散,形成糊状混合物。混合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湿度(<30% RH)和温度(<25℃),避免 EMD 吸潮和 PTFE 分解。造粒:将混合后的糊状物料送入造粒机,通过挤压或喷雾干燥的方式制成直径 0.1-0.5mm 的颗粒,目的是改善物料的流动性,便于后续压片。造粒后的颗粒需经过筛选,去除过大或过小的颗粒,确保粒度均匀。
锂 - 二氧化锰(Li-MnO₂)扣式电池:型号以 “CR” 开头(如 CR2032、CR1632),是目前应用较普遍的扣式锂原电池类型。正极采用二氧化锰(MnO₂),负极采用金属锂(Li),电解质为有机电解液(如碳酸丙烯酯与锂盐的混合体系)。该类电池放电电压稳定(标称电压 3.0V),工作温度范围宽(-20℃至 60℃),适用于大部分消费电子设备,占扣式锂原电池市场份额的 80% 以上。锂 - 氟化碳(Li-CFₓ)扣式电池:型号以 “BR” 开头(如 BR2032、BR1220),正极采用氟化碳(CFₓ),负极同样为金属锂,电解质为非水电解液。其优势在于极低的自放电率(年自放电率<2%)和优异的低温性能(可在 - 40℃正常工作),但标称电压较低(2.8V),能量密度略低于 Li-MnO₂电池,主要用于对稳定性和低温性能要求高的场景(如医疗传感器、工业控制设备)。串联多颗可组成高压模组,扩展应用范围。

锂聚合物扣式电池与传统的液态锂离子扣式电池在结构和材料上存在一定差异。其电解液采用凝胶状或固态的聚合物电解质,而非传统的液态有机电解液。这种聚合物电解质通常由聚氧化乙烯(PEO)、聚丙烯腈(PAN)等聚合物与锂盐复合而成,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性和机械性能。使用聚合物电解质带来了诸多优势。首先,电池的安全性得到明显 提升。由于聚合物电解质不易泄漏,避免了液态电解液泄漏可能引发的短路、起火等安全隐患。其次,锂聚合物扣式电池的形状可以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根据不同设备的空间要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如超薄型、异形等,这为小型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小型化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扣式锂电池以硬币般圆润的造型著称,金属外壳包裹高效电芯,兼顾便携性与防护性。CR2430-扣式锂电池厂家供应
与镍氢电池相比,能量密度更高但成本较低。南通CR2430扣式锂电池厂家
在扣式锂电池中,金属锂直接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简化了电池结构,同时比较大化利用了空间。隔膜的主要作用是分隔正负极,防止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通过。扣式锂电池常用的隔膜材料为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微孔膜,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能够在电解液中保持结构完整,确保锂离子的顺畅迁移。电解液是锂离子传输的介质,由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组成。锂盐通常采用高氯酸锂(LiClO₄)、六氟磷酸锂(LiPF₆)等,有机溶剂则多为碳酸酯类化合物(如碳酸丙烯酯、碳酸乙烯酯),添加剂的作用是改善电解液的性能,如提高稳定性、抑制副反应等。南通CR2430扣式锂电池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