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恒温恒湿控制洁净室的技术要求。恒温恒湿洁净室(如图1)主要技术指标如下:洁净级别:美国联邦标准FS2209EM315级(即习惯采用的英制100级),洁净室有效空间:215m(L)×210m(W)×215m(H),室内温度:21±011℃,室内湿度:Φ55±5%,套间参数:洁净度为美国联邦标准FS2209EM615级(即习惯采用的英制100000级),温度为25±2℃。受建筑条件的限制,设计中考虑洁净室气流组织方案只可采用水平平行流形式,由于气流进行方向尺寸不大,断面风速设计值为0128m/s,较常规值略低而换气次数已高达400AC/h。送风墙面满布高效空气过滤器,相对的整个墙面为回风格栅(如图1),由于满足恒温恒湿精度要求的送风换气次数远小于净化级别所需的通风换气量,因此必然采用二次回风方案。恒温恒湿控制若欲达到恒温恒湿效果,实验室空调设计则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实验室恒温恒湿控制工程
实施恒温恒湿控制时的注意事项:使用恒温恒湿试验机时一定要保证是地线确实的接地,以免产生静电感应。箱体在运转中,请勿以手触检查,以免触电或被风扇所伤从而发生危险。设备运行时,除非有必要,恒温恒湿试验箱请不要打开箱门,否则可能导致下列不佳的后果:A高温湿气冲出箱外;B箱门内侧仍旧保持高温;C高温空气可能触发火灾警报而造成失误;D实验过程中开关箱体对压缩机存在一定的损坏,除非试验要求,不然不建议客户在实验过程中开关门。长沙酒店恒温恒湿控制技术恒温恒湿控制遇到湿热系统出现故障,可能的表现有哪些?
恒温恒湿控制系统的内部温湿度怎么控制?在现代当下的生活环境中,恒温恒湿控制系统,能够充分了解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需求,综合现代净化空调技术、空气洁净处理技术、自动控制及计算机通讯技术,为舒适、健康的住所环境提供恒温恒湿空调自动控制及集成监控系统;根据人体比较高舒适度的要求,细微调节系统送风量,减少由于空调吹风带来的不适。恒温恒湿控制系统有专门制定使用的地点,如高级写字楼、实验室、酒店等对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之中,其具有加热、制冷、加湿、除湿等功能。
如何选择精密恒温恒湿控制空调系统?控制精度:我们建设实验室的目的是要建设一个达到技术标准要求的检验检测环境,因此设备的控制精度能否达到我们的要求是精密空调选型的首要因素。高精密的恒温恒湿实验室建议选用采用目前为先进的完全模拟量控制技术的精密空调,模拟量控制可以确保高精度,同时温湿度更为平稳。可靠性:恒温恒湿实验室是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和流通领域里商品质量检验把关的基础设施,试验时要保证实验室的正常使用,空调机组经常长时间运行,这对精密空调制造工艺水平、主要零部件要求很高。对于恒温恒湿控制设计的建议和思考。
如何解决恒温恒湿控制当中的试验箱压缩机进水问题?有用户反馈恒温恒湿试验箱使用久之后,压缩机会进水或冰堵的现象,恒温恒湿试验箱特别是在南方的春天气候比较潮湿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把建筑墙都“洗”一遍,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趁机进入恒温恒湿试验箱之压缩机也是很有可能的。当恒温恒湿试验箱发生冰堵,技术员建议在易堵处加热后,再放氟、充氮气干燥管路,重新抽空注氟。恒温恒湿试验箱如果多次发生冰堵,技术员认为是抽空不净或氟内含水超标。其实有许多此类故障是由于压缩机吸入水份造成的。恒温恒湿控制工程方案实例介绍。成都空调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公司
分享一些恒温恒湿控制当中的恒温恒湿箱内部保养知识。实验室恒温恒湿控制工程
恒温恒湿控制工程方案实例:分析原因,主要是国内外对计算机房的管理水平不同。计算机房空调的特点是:机柜发热量很大,室内基本上没有什么散湿量。因此机房专门用于恒温恒湿空调机都是按大风量,小焓差设计的。换热盘管为A型盘管。A型盘管下面没有设挡水板,机房专用空调为干工况运行。室内湿负荷由新风机负担,新风经冷却去湿处理后,含湿量要低于室内状态点。而国内人员可以习惯自由进出计算机房,不设缓冲间。水蒸气自然会进入计算机房,空调湿负荷增加,自然就有冷凝水就会被吹落。因此我们在进行“中国网通北京IDC机房”空调设计时就吸取了这个经验教训,注意让新风系统承担室内湿负荷,以保证机房专门用于恒温恒湿空调机在干工况下运行,并在下送风口周围设置了一道围堰,确保空调冷凝水不流到计算机房的架空地板内。因此空调系统设计应重视空气处理过程的选择,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空调区的室内温湿度要求。实验室恒温恒湿控制工程
广州超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组建于2010-09-21,将通过提供以高效机房控制,恒温恒湿空调控制,中央空调集中控制,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等服务于于一体的组合服务。旗下超科自动化在电工电气行业拥有一定的地位,品牌价值持续增长,有望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随着我们的业务不断扩展,从高效机房控制,恒温恒湿空调控制,中央空调集中控制,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等到众多其他领域,已经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特,且具有活力与创新的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超科自动化致力于为用户带去更为定向、专业的电工电气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有效降低用户成本的同时,更能凭借科学的技术让用户极大限度地挖掘超科自动化的应用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