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站网
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手动对刀的步骤有哪些?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3
一、对刀前的准备(基础前提)机床回零:开机后先执行 “回参考点” 操作,确保机床坐标系已建立(各轴回到机械原点,作为对刀的基准)。装夹工件与刀具:将工件牢固装夹在卡盘上(如三爪卡盘),确保工件伸出长度满足加工需求,无晃动。将刀具(如外圆车刀、端面刀)安装在刀架对应刀位(如 1 号刀位),并锁紧刀柄,避免松动。模式切换:将机床操作模式切换至 “手动”(JOG)或 “手轮”(MPG)模式,便于手动控制刀具移动。二、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对刀基准点)工件坐标系原点(编程原点)需根据工艺需求设定,车削中常见选择:Z 向原点:通常设为工件右端面中心(便于计算轴向尺寸,如 “从右端面车削 50mm”)。X 向原点:通常设为工件旋转中心(即主轴轴线,与机床 X 向原点在同一轴线上)。三、Z 轴对刀(确定轴向偏移值)Z 轴对刀目的是测量 “刀具刀尖到工件 Z 向原点(如右端面)的距离”,步骤:刀具靠近工件:手动移动刀具(X 向远离工件,避免碰撞),使刀尖接近工件右端面(Z 向缓慢移动,进给速度调至低速,如 F50)。试切端面:当刀尖轻微接触工件右端面(观察到微量切屑或听到切削声)时,停止 Z 向移动,记录此时机床坐标系的 Z 坐标值(记为Z机,如屏幕显示 Z=250.5mm)。计算 Z 向补偿值:工件坐标系 Z 向原点(右端面)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置为Z机(因刀尖刚好接触右端面,此时工件 Z=0 对应机床 Z=Z 机)。刀具的 Z 向补偿值(Hxx,xx 为刀补号)= Z机(因系统需通过补偿让刀具实际位置与工件坐标系匹配)。例如:试切后机床 Z=250.5mm,则 1 号刀的 Z 向补偿值H01=250.5,录入系统刀补页面的 Z 向参数栏。四、X 轴对刀(确定径向偏移值)X 轴对刀目的是测量 “刀具刀尖到工件 X 向原点(主轴中心)的距离”,步骤:试切外圆:手动移动刀具至工件外圆表面(Z 向已离开端面,避免切到端面),低速进给 X 向,使刀尖轻微切入外圆(切深 0.1~0.5mm,确保形成完整外圆面),然后退出 X 向(Z 向可保持不动)。测量试切直径:停机后,用卡尺测量试切后的外圆实际直径(记为D实,如测得 φ30.2mm)。记录机床 X 坐标:此时刀尖在机床坐标系中的 X 坐标为X机(屏幕显示值,如 X=280.6mm,注意:车床 X 坐标通常显示直径值,即X机=280.6mm 对应半径 140.3mm)。计算 X 向补偿值:工件坐标系中,试切外圆的 X 坐标为D实(因 X 向原点是主轴中心,外圆直径即 X 坐标值)。刀具的 X 向补偿值(Hxx或Dxx,取决于系统)= X机 - D实(补偿刀具与工件原点的径向偏差)。例如:X机=280.6mm,D实=30.2mm,则 1 号刀的 X 向补偿值H01=280.6 - 30.2=250.4mm,录入系统刀补页面的 X 向参数栏。五、对刀参数录入与验证参数录入:将计算得到的 X 向、Z 向补偿值,对应录入刀具的刀补号(如 1 号刀对应 H01/D01),确保刀补号与程序中调用的 T 代码一致(如T0101对应 1 号刀补)。验证对刀准确性:手动移动刀具至工件坐标系的理论位置(如 X=30、Z=0),观察刀尖是否与试切外圆的右端面边缘对齐(X=30 对应直径 30mm,Z=0 对应右端面)。若偏差较大,需重新试切测量;若偏差在 0.01~0.05mm 内,可通过微调刀补值修正。总结手动对刀的逻辑是 “试切工件→测量实际尺寸→计算偏移值→录入刀补”,本质是通过刀具与工件的实际接触,让系统建立 “刀具位置” 与 “工件坐标系” 的关联。关键在于试切时的精细操作(低速、微量切入)和准确测量(减少人为误差),这是保证加工尺寸精度的基础。手动对刀的方法有哪些?手动对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手动对刀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东莞京雕教育拥有自己的实体工厂,既有教学大纲案例练习,又有每日出货订单案例打样练手,20年行业经验,开设CNC数控技术班、UG编程班、北京精雕班、车铣复合班、五轴编程调机班、浮雕、吸塑、滴塑技术班等,学会为止安排工作。

我们的培训模式是产教融合的模式,现有厂地上万平米,拥有70多台各种数控设备,包括三菱、发那科、新代、北京精雕、车铣复合、五轴机等先进设备,让学员能够在实操练习中获得更多的技能和经验,培养真正实用的CNC数控技术人才。

我们的使命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学到一技之长,让更多的年轻人生活越来越幸福。


标签: 除甲醛 除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