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肌电图
肌电图检查(简称EM G),是一项通过记录肌肉在静息、轻微收缩和强力收缩状态下的电活动,结合神经传导速度(NC V)测定,来评估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无创(针极肌电图为微创)医学检查技术。
从科学原理来看,人体肌肉的收缩依赖于运动神经传递的电信号—当神经冲动到达肌纤维时,会引发肌肉细胞膜电位变化,产生“肌电信号”。若神经或肌肉出现病变(如神经损伤、肌炎、周围神经病等),肌电信号的频率、幅度、波形等会发生异常。肌电图检查正是通过捕捉这些异常信号,为医生判断病变部位(神经/肌肉)、病变性质(如轴索损伤、脱髓鞘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适用场景
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手脚麻木、刺痛)、腕管综合征(手指麻木、夜间加重)、坐骨神经痛等,可判断神经受损程度与范围;
神经损伤:如外伤导致的臂丛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评估神经再生情况与恢复潜力;
肌肉疾病:如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等,区分“神经源性损害”与“肌源性损害”;
脊髓与神经根病变:如颈椎病(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明确神经根受压是否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不明原因的肌肉症状:如无明显诱因的肌肉无力、萎缩、震颤,排查神经或肌肉病变。
检查流程
很多人担心肌电图检查会很痛,其实了解流程后便无需过度紧
张。完整的肌电图检查通常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针极肌电图”两部分,全程约3 0分钟至1小时,具体流程如下:
无需空腹,只需避免在检查部位涂抹护肤品(如乳液、防晒霜),穿宽松衣物以便暴露检查部位(如手腕、脚踝、大腿等);若有出血倾向、安装心脏起搏器(部分类型需特殊评估),需提前告知医生
医生会在检查部位贴附电极片,通过电极向神经施加微弱电流(类似“轻微触电”,无明显痛感),记录神经信号传导的速度与幅度,判断神经传导功能是否正常。
医生会用一根细如发丝的一次性无菌针电极(直径通常≤0.4 mm),轻轻插入待检查的肌肉(如肱二头肌、胫前肌),记录肌肉在静息、轻微收缩时的电活动。过程中可能会有短暂的酸胀感,但无明显疼痛感,且一次性电极能完全避免交叉传染风险。
针极插入部位可能会有轻微酸胀,1-2天内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检查报告通常会在当天出具,医生会结合报告解读病情。
注意事项
既往有癫痫史、脑出血史或患有急慢性传染病者(包括乙肝、传染病等)必须检查前事先告知工作人员;
检查前请注意保暖四肢,做好被检查部位的清洁,检查当天请穿宽松的衣服;
检查前要吃饱饭,特别是糖尿病患者餐后检查。
检查时,尽量放松自己的身体,不要紧张,配合好医生;
肌电图检查过程中,会有轻微“触电”样的感觉,肌肉会有
酸痛感,这些不适感都比较轻微,都是能承受的。
该项检查的禁忌人群包括:
(1)安装起搏器、金属心导管患者;
(2)开放性骨折或创伤伤口未愈合者,有外支架固定者;
(3)有出血倾向(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者);
(4)有传染病、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
(5)意识不清,无法配合检查者。
设备支持
肌电图检查被公认为是神经系统查体的延伸,现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内科、康复科、内分泌科、骨科、神经外科等科室。像神经肌肉健康的“侦察兵”,能帮助医生更早发现潜在病变,避免因“忽视症状”导致病情延误。如果您需要做此项检查,不必过度紧张,
只需配合操作即可,早期诊断能为诊疗争取宝贵时间。
而海神医疗始终坚信,质量的医疗器械是精细诊疗的基础—我们从设备的信号采集精度,到受检者的舒适性体验,每一处细节都力求严谨,只为让肌电图检查更精细、更安全,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支持,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正被神经肌肉相关症状困扰,不妨主动了解肌电图检查,及时就医排查;也相信在苏州海神等企业的技术支持下,未来会有更多人通过科学检查,更早守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