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天天变冷,早晚温差明显。 对于穿假肢的朋友来说,寒冷不仅*是加衣服那么简单。
它还可能带来残肢冰凉、皮肤干裂、假肢磨擦不适、贴合变松等一系列问题。
其实,这些不适都和气温下降后身体与假肢的“反应”有关。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原因与应对方法。
天气变冷时,血管收缩、血流速度下降,残肢末端循环变差,容易出现冰凉、麻木甚至刺痛感。
建议:保持整体温暖,让身体“暖起来”才能带动血液循环。每天轻轻按摩残肢末端,或在穿戴假肢前做几分钟热身。
冬天空气湿度低,加上穿假肢后环境密闭、摩擦增加,皮肤更容易干裂、发红、瘙痒。
建议:每天清洁残肢后涂上温和保湿乳。 不要使用含酒精、香料的护肤品,避免刺激皮肤。
冷空气会让残肢略微“收缩”,同时接受腔材质在低温下也会变硬, 这就导致假肢突然变松、变紧或摩擦感变强。
建议:如果出现明显不适,及时联系假肢技师微调。 可以在残肢与接受腔之间加一层保暖袜,以缓冲材质硬化的影响。
残肢要暖,假肢才贴合建议选择保暖性能好的残肢袜或内衬套,既能防寒又能减少摩擦。 若残肢冰凉,可在穿戴前用温毛巾热敷 3-5 分钟,让皮肤柔软、血液流动起来。
全身也要暖起来保暖不只靠假肢,身体整体温度更关键。 穿上保暖内衣、围巾、手套,让身体保持均衡温度。 夜间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时,请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烫伤。
保湿清洁后立即涂上润肤霜,锁住水分。建议使用无刺激型乳液,早晚各一次。
检查每日脱下假肢后,检查皮肤有无红印、起泡或破溃。若持续两天未恢复,应及时就医。
小贴士:如果晚上皮肤发痒,说明太干,可在睡前加涂一层护肤霜。
气温变化大时,假肢零件和接受腔也可能因热胀冷缩影响精度,在低温下略变硬,影响舒适度。
定期前往假肢机构复查适配;
发现松动或摩擦增加,及时调整;
清理接口处灰尘与汗渍,保持干净干燥。
穿戴前可先套保暖残肢袜,增加温度与缓冲;
穿戴动作应轻柔、顺势推入,避免强行按压;
穿戴后可轻轻活动几步,让假肢自然贴合。
雨雪天路滑,要特别小心:
选择防滑鞋底;
行走步幅略小、重心稍前;
结冰路段可借助手杖或扶手。
安全,永远比速度更重要。
运动是冬天**自然的“取暖方式”。 穿假肢的朋友可以进行:
室内拉伸、平衡练习;
慢走训练;
上肢或**力量锻炼。
每天动一动,促进血液循环,残肢自然就不会那么冰凉。
多吃蛋白质:瘦肉、鱼类、豆制品有助肌肉修复。
多吃蔬果:维生素可改善皮肤屏障。
多喝温水:促进循环,减少干燥。
少吃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代谢。
气温下降,对假肢使用者来说,是对细节的考验。 血液循环、皮肤状态、假肢贴合、保暖方式……每个环节都关乎冬季的舒适度。
但只要掌握方法——让身体暖起来,皮肤润起来,假肢贴合起来, 冬天也能走得轻松、稳当、自在。
如果你在冬季穿戴中遇到不适或调整问题,欢迎随时咨询我们。
浙江星源假肢矫形器有限公司——让每一次行走,都稳稳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