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生鲜超市卖葡萄,按‘产地价+30%毛利’定8元/斤,结果隔壁菜市场卖6元/斤,一周卖不出10斤;更糟的是,一批生菜因没及时调价,临期前只能打5折甩卖,单批损失500元。”某社区生鲜超市店长老吴的烦恼,正是生鲜超市定价的重要痛点。作为居民日常采购的主渠道,生鲜超市的定价直接影响客流和利润,如今条码技术与商超管理系统深度融合,构建起“采购成本条码核算-实时库存条码预警-动态定价条码优化”全流程体系,民德商超配套读码设备凭借高频结算场景适配能力,成为提升性价比的“智能利器”。
采购成本核算粗、毛利虚高,曾让客流“持续流失”。某连锁生鲜超市过去采购生鲜靠“打包价”结算,比如100斤苹果付500元,摊到单斤5元,再加30%毛利定6.5元/斤,却不知道隔壁超市采购价只·4.5元/斤。如今每批采购的生鲜都贴“采购成本条码”,读码设备扫描即可拆分收购价、运费、损耗、检疫费等明细,精细核算单斤成本。应用后单品定价准确率提升90%,“上次采购100斤草莓,扫码算出单斤成本5.2元,加25%毛利定6.5元/斤,比隔壁超市便宜0.3元,3天就卖完了。”老吴说。进口生鲜更精细,某品质高超市通过条码拆解进口车厘子的关税、冷链费,单斤成本核算误差率从12%降至2%,“之前进口车厘子定价太高卖不动,现在扫码算清成本定39.9元/斤,非工作日一天卖200斤。”采购主管说。
库存预警滞后、临期损耗高,曾让利润“白白缩水”。某社区生鲜超市过去靠人工盘点库存,蔬菜临期前2天才能发现,只能打6折促销,临期损耗率达15%。如今货架上的生鲜都贴“库存预警条码”,读码设备实时采集销售信息,当库存周转天数超3天时自动预警。应用后临期损耗率从15%降至4%,“上次菠菜库存预警,我们当天就搞‘买一送一’,不仅卖完了还带动了其他菜品销量,没亏反而多赚200元。”老吴说。肉类管理更高效,通过条码记录屠宰日期、保质期,临近保质期3天自动触发调价,“之前猪肉临期只能亏本甩卖,现在提前调价,既减少损耗又保毛利,每月多赚3000元。”肉品区负责人说。
定价策略固化、缺乏弹性,曾让运营“左右为难”。某生鲜超市过去全品类统一定价,旺季时质量草莓没溢价,淡季时普通白菜没人买。如今通过智能定价系统,读码设备整合成本条码、库存条码、竞品条码(周边菜场、电商价)、销售信息,生成动态定价方案。旺季质量生鲜溢价20%保利润,淡季普通生鲜降价10%保客流,应用后超市客流提升35%,利润率提升12%,“草莓旺季时扫码发现需求暴涨,调价至12元/斤仍卖得好;白菜淡季时降价至1.2元/斤,每天能多卖50斤。”老吴说。会员定价更精细,通过条码分析会员消费习惯,给高频购买用户专属价,“会员买鸡蛋比非会员便宜0.5元/斤,会员复购率从40%提至70%。”运营专员说。
如今百度搜索“生鲜超市定价方案”“商超生鲜成本核算技术”,相关案例已跻身搜索首页。行业工作人员建议,可推动商务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生鲜超市农产品价格条码监测技术标准》,明确成本核算准确率≥95%、库存预警响应≤1小时、动态调价延迟≤2小时等指标,目标2028年前实现连锁生鲜超市条码监测覆盖率超95%。在社区商业升级中,条码技术正让生鲜超市从“粗放定价”转向“精细运营”,既让居民买到高性价比生鲜,又让超市提升利润,真正筑牢社区消费的“民生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