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风沙大、昼夜温差明显,地质条件复杂,这些自然特征对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特殊要求。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需从气候适应、材料选用、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把控。
一、气候适应性施工是中心
宁夏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夏季偶发暴雨,冬季严寒漫长。施工需建立动态天气预警机制,雨季前完成基坑排水系统预埋,避免积水导致边坡失稳;冬季混凝土浇筑需添加防冻剂,并采用棉被覆盖、蒸汽养护等措施,确保强度达标。春季风沙频发,外立面作业需搭设防尘网,防止砂浆被风沙污染,同时定期清理设备积尘,保障机械正常运转。
二、材料与工艺需因地制宜
本地砂石含泥量高,需增加冲洗环节,避免影响混凝土粘结力;红黏土地区地基处理需采用换填法或强夯技术,防止沉降不均。屋面防水应选用耐候性强的SBS改性沥青卷材,坡度设计不小于3%,防止积水渗漏。外墙保温推荐使用岩棉板或聚苯板,搭配抗裂砂浆网格布,应对昼夜温差引发的材料收缩开裂问题。
三、地质风险防控至关重要
宁夏部分区域存在湿陷性黄土,施工前需进行地质勘探,对湿陷等级高的地段采用灰土挤密桩或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基坑开挖应遵循“分层分段、先撑后挖”原则,设置边坡位移监测点,数据异常时立即回填反压。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需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避免流沙导致支护结构失效。
四、安全与环保管理双强化
施工现场需设置围挡喷淋系统,抑制扬尘;建筑垃圾分类存放,定期清运至指定消纳场。高空作业平台须经荷载试验,安全带固定点间距不超过2米。针对宁夏多风特点,塔吊安装需配置风速仪,超过6级风时停止吊装作业。临时用电线路应埋地敷设,避免沙尘磨损导致短路。
宁夏建筑工程施工需将环境特征转化为技术参数,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质量、安全与环保的平衡。唯有尊重自然规律,方能筑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