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石韵坊艺术馆正式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家居摆件产品,这些摆件以其独特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迅速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目光,成为家居装饰市场的新宠。
宋锦纹样的胸针点缀在通勤西装上,珐琅蝴蝶压襟摇曳于新中式连衣裙领口,十八籽手串成为年轻人日常搭配的必备单品……在国潮消费持续升温的当下,中式挂件正以“轻量设计+文化内核”的新姿态突破圈层,从传统配饰升级为兼具装饰性与情感价值的流行符号。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电商平台中式挂件成交暴涨超560%,其中25-30岁年轻客群占比超40%,非遗工艺与现代审美融合的产品成市场主流。
非遗工艺的生活化转化是中式挂件走红的**动力。曾经“藏于深闺”的传统技艺,如今在挂件设计中焕发新生。常州手作工作室主理人陆卓铭将“寸锦寸金”的宋锦转化为精致挂件,用30×30cm的宋锦碎布搭配真皮辅料,经剪裁、缝制等工序制成竹纹、花卉造型的胸针与挂坠,让达官显贵专属的工艺走进日常。**市场中,花丝镶嵌、高温珐琅等技艺更显匠心:某品牌“四美葫芦”挂件以细金丝编织底座,背面扭绳纹路寓意“节节高升”,搭配宝石镶嵌重现传统韵味;古法拉丝工艺打造的蝴蝶挂件,翅膀纹路细腻灵动,既承载“福气叠加”的寓意,又符合现代审美。为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不少品牌还开设工艺体验区,让消费者亲手参与编织、镶嵌等工序,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
轻量化创新与场景适配性拓宽了中式挂件的消费边界。传统挂件因厚重、风格单一难以融入现代生活,如今的产品则在材质与设计上实现突破。2025年爆款蝴蝶压襟采用925银镀金镂空工艺,整体重量*18g,搭配6.5cm真丝流苏,既保留古典韵味又无佩戴负担,还支持磁吸与穿绳双模式,可适配旗袍、汉服乃至现代连衣裙。材质选择更趋多元,从敦煌文创的琉璃手串、普陀山的菩提十八籽,到**市场的和田玉、南红挂件,价格覆盖几元至数百元,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设计上,“平安扣”“锦鲤”“八宝罗盘”等传统元素频现,其中平安扣造型挂件月均搜索量达100万-250万次,成为年轻人寄托美好祈愿的载体。
文旅融合与社交传播则为中式挂件注入流量活力。全国超70座寺庙及文化景点推出文创挂件,敦煌、故宫等IP衍生品备受追捧,有消费者单次购买6条敦煌主题手串作为伴手礼。在短视频平台,“手工DIY古风挂件”话题引发热潮,藏式格桑花手链、刺绣醒狮挂件等手作单品因“专属浪漫”走红,相关视频点赞量超6万次。商家通过“直播间演示制作过程+线下团建体验”的模式,进一步***市场,某工作室线上单品销量已超3000件,还吸引企业定制团建活动。
业内人士指出,中式挂件的流行本质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度契合。随着非遗工艺传承创新与年轻群体文化认同感的提升,兼具美学价值与情感意义的中式挂件,有望持续**配饰消费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