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会模糊,味道却历久弥新。厨房的窗户上蒙着一层薄薄的水雾,灶台上的砂锅正咕嘟咕嘟地唱着歌。母亲用勺子轻轻搅动,银耳的清香混合着红枣的甜糯,在秋天的空气中缓缓流淌。那是我童年里温暖的记忆。
如今,当我在自己的厨房里,学着母亲当年的样子,将泡发的银耳撕成小朵时,突然明白了——母亲给的从来不只是食物,而是可以陪伴我们一生的养生智慧。
秋燥来袭,身体在求救
你有没有发现,近期皮肤总是干干的,喉咙老是发痒,明明喝了很多水,却还是觉得口干舌燥?这不是你的错觉,是秋燥来了。就像母亲常说的:“秋天啊,人的肺娇贵,光喝水就像往干裂的土地上泼水,'滋啦'一声就没了,根本留不住。”秋主燥,燥邪伤肺。单纯补水确实不够,我们需要的是能够锁住水分的“胶质水”。
母亲的“润”字诀
记忆里,每到秋天,母亲总会变着法子给我们做各种解秋燥的食物。她的方法简单却有效,归结起来就是三个“润”字:润肺——银耳雪梨汤;润肠——蜂蜜杏仁茶;润肤——冬瓜萝卜汤。其中,银耳是母亲很推崇的解秋燥利器”。“别看银耳便宜”母亲常说“它可是'平民燕窝',不挑人,不伤身,慢慢地把身体滋润透。”
复刻母亲的味道
如今,我也成了母亲。每当秋风起,我会带着孩子一起在厨房里熬制银耳羹。看着银耳在清水中慢慢绽放,闻着食材在炖煮中散发出来的香气,品尝时间与耐心酿造的甜美。
“妈妈,为什么秋天要喝银耳羹呀?”
“因为这是外婆教的智慧,现在妈妈要教给你。”
捧着这碗温热的银耳羹,我突然理解了母亲。她给我们喝的,不只是一碗汤,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一份细水长流的养生智慧;一个爱惜自己的生命理念。这种智慧,比任何昂贵的保健品都来得珍贵。它教会我们在快节奏的时代里,依然能够慢下来,倾听身体的声音。
这碗羹汤里,有自然的馈赠,有时光的沉淀,有母爱的传承,更有我们国人千百年来顺应四时的生活智慧,会在每一个秋天,温暖着我们。
今晚,你要不要也煮一锅银耳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