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站网
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政策破局:重构储能发展底层逻辑——AsiaPVES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0

政策破局:重构储能发展底层逻辑


光储储能

2025 年成为构网型储能从 “政策试点” 迈向 “市场主流” 的关键转折年,两大政策文件构建起行业发展新框架:

  • 136 号文终结 “新能源强制配储” 时代,明确储能作为独有的市场主体参与电力交易,倒逼技术从 “被动配套” 转向 “主动创造价值”;

  • 394 号文与《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叠加,将构网型储能列为新型电力系统核、心支撑技术,新疆、西藏等新能源富集区率先出台地方细则 —— 新疆要求喀什、和田地区构网型储能占比不低于 20%,直接催生 1.31GW/4.925GWh 项目招标,占全国同期 57%。

政策组合拳精细准确击中 “双高” 电网痛点: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已从 “十四五” 初期的 40% 跃升至 60%,但高比例新能源与电力电子设备导致系统惯量不足、宽频振荡等风险加剧。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张东辉指出,构网型储能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成为 “电网稳压器” 的核、心角色。
二、数据爆发:规模与渗透率双突破
2025 年 1-9 月行业数据呈现 “爆发式增长”,印证市场化转型成效:
核、心指标
数据表现
行业意义
新增装机
2.9GW/9GWh
超越 2024 年全年 8.9GWh 总量
市场渗透率
超 10%
从边缘技术跻身新型储能核、心赛道
累计投运
6GW/19.1GWh
规模化应用基础成型
在建 / 采招规模
13.1GW/49.5GWh
2026 年增长动力储备充足
区域格局呈现 “核、心引、领 + 全国扩散” 特征:西北以新疆(2.3GW/9.1GWh,占比 47.6%)为重要,西南依托青海、西藏弱电网场景形成第二极;四川、山东等中东部省份首例出现并网项目,标志技术从 “西北适配” 走向 “全地形覆盖”。

三、技术突围:从单一设备到系统重构

1. 混合构网:多技术路线协同破局
单一储能技术的短板正在被 “设备组合 + 控制策略” 的混合模式破、解:
  • 锂电 + 超级电容:宁夏宁东项目通过超级电容毫秒级响应与锂电长时放电结合,解决宽时长调节需求,成为国内率先一个混合构网示范工程;

  • 飞轮 + 锂电:大唐华东院微电网系统完成 72 小时试运行,验证并离网无缝切换能力;

  • 多技术复合:青海大柴旦 100MWh 实证项目集成飞轮、钠电、全钒液流等 7 种技术,构建宽时间尺度支撑体系。

2. 企业竞逐:定义构网能力新标准
头部企业已形成差异化技术路线,推动行业从 “功能实现” 向 “性能优化” 升级:
  • 华某:以组串式构网平台实现 “发输配用” 全场景覆盖,西藏阿里改则电站在 4600 米高海拔极寒环境下,将光伏消纳率提升 75%,10 天内支撑电网 30 余次;

  • 特某电工:“量级群控技术” 实现十万级模块毫秒级协同,宽范围 SCR 适配能力让设备在强弱电网中均能稳定运行,放电量提升 8%;

  • 比某迪:2710Ah 刀片电池构建 14.5MWh 超大单元,支撑 GW 级项目落地,解决大规模储能占地与管理难题。

3. 场景延伸:从电网侧到全链条渗透
应用场景从传统电网侧向源、荷两端深度拓展:
  • 电网侧:占比超 67%(21 个项目),新疆和田洛浦 250MW/1000MWh 项目成为特高压外送支撑核、心;

  • 用户侧:首例超越电源侧,靖江特钢 120MW/240MWh 项目实现 “近零碳炼钢”,山东台区储能解决分布式光伏消纳难题;

  • 离网场景:中东 1.3GWh 光储微网实现城市 100% 新能源供电,连续稳定运行超 18 个月。

中国储能

四、未来图景:2030 年 25% 市场占比的进化路径

行业正沿着 “技术迭代 - 成本下降 - 生态成熟” 轨迹加速演进:
  • 短期(2025-2026):新增装机将突破 12GWh,混合构网技术渗透率超 30%,500Ah + 大容量电芯进入规模化应用;

  • 中期(2027-2029):GW 级项目成为主流,光储融合构网技术解决新能源 “弱支撑” 问题,LCOS 成本下降 30%;

  • 长期(2030):累计装机将超 140GWh,占新型储能市场 25%,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 “数字同步机”—— 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预判,其在绿电制氢、离网微网等场景的应用将创造千亿级市场价值。

这场由政策、技术与市场共同驱动的储能变革,正在重新定义电力系统的稳定逻辑,也为能源转型写下 “中国方案”。


标签: 除甲醛 除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