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木猫砂与膨润土、豆腐猫砂 “吸水结块” 不同,通过 “吸水分解” 处理尿液,这一特性决定尿垫是其 “配套工具”,原因有三:
物理特性:分层收集需尿垫承接
松木猫砂主要成分为高温压缩松木颗粒,遇尿后 5-10 分钟开始分解为细粉。若不搭配尿垫,粉末会落入盆底,导致 “可用颗粒与粉末混合”,清理时需全换猫砂,违背 “用量省” 优势;同时,粉末吸附尿液形成潮湿层,易滋生细菌,增加猫咪泌尿系统风险与异味。搭配尿垫可实现 “上层颗粒继续使用、下层粉末定期更换”,保持猫砂盆干燥。
功能需求:保护猫砂盆材质
无尿垫承接时,粉末中的尿液残留会渗透盆底:塑料盆易出现尿渍泛黄、老化开裂,且尿渍渗入孔隙无法清洁;陶瓷、不锈钢盆虽耐老化,但潮湿区域会导致新猫砂提前分解。尿垫可锁定尿液,避免渗透,延长猫砂盆寿命。
猫咪体验:减少粉末沾脚
无尿垫时,盆底粉末易沾附猫咪脚底,散落家中增加清洁负担,潮湿粉末还可能诱发趾间炎。尿垫固定粉末,提升猫咪如厕舒适度。
选品:匹配尿垫与双层猫砂盆
尿垫:优先选宠物**除臭尿垫(含茶多酚、活性炭,吸水量≥300ml,耐抓挠),避免人类婴儿尿垫(薄、吸水性差,部分含香精刺激猫咪呼吸道)。
猫砂盆:必须用双层猫砂盆(上层网格托盘放猫砂,下层抽屉**垫),网格间距 2-3mm(确保粉末漏下、颗粒留存)。单层猫砂盆无法分层,失去松木猫砂优势。
铺设:控制厚度与固定
尿垫:下层抽屉铺 1-2 片(多猫或尿量大选 2 片),用卡扣固定四角防移位。
猫砂:上层铺 5-7cm 厚(过薄易刨到网格致应激,过厚浪费且延缓粉末漏下),铺平保证厚度均匀。
日常清理:分类处理粪便与粉末
粪便:每日 1-2 次用细齿铲(齿间距≤1.5mm)移除,避免铲碎未分解颗粒。
粉末:2-3 天换 1 次尿垫(单猫 2 天,多猫 1 天),当粉末覆盖尿垫 2/3 或尿垫鼓包时更换,顺带清理抽屉散落粉末。
猫砂补充:每周 1 次
松木猫砂随分解消耗,厚度低于 4cm 时补充至 5-7cm,无需全换旧砂。单猫每月用量 2-3L,远低于膨润土猫砂(5-6L)。
彻底清洁:每月 1 次
清空上层猫砂,清水冲洗网格托盘(顽固污渍用中性洗涤剂);取出下层抽屉冲洗晾干,再重新铺尿垫与猫砂。
特殊情况处理
猫咪不适应:混合 20% 原用猫砂,1-2 周后全换松木猫砂。
尿垫破损:立即更换,检查猫砂盆边缘并打磨锋利处。
松木猫砂除臭并非掩盖气味,而是通过 “物理吸附 + 化学中和 + 结构分解” 实现:
物理吸附:多孔结构锁异味
松木颗粒经压缩形成大量微米级孔隙(每克表面积 100-150m²),可快速吸附尿液中的氨味分子与粪便异味,阻止扩散,吸附能力持续至颗粒分解。
化学中和:松脂成分分解异味
松木含 α- 蒎烯等天然松脂成分,可与碱性氨味分子中和,生成无异味盐类;部分产品添加绿茶提取物、竹炭粉,进一步增强中和效果。
结构分解:减少异味挥发
尿液分解为干燥粉末后,氨味分子挥发效率大幅降低,搭配尿垫密封粉末,进一步减少异味扩散。
误区 1:单层猫砂盆 + 尿垫替代双层
单层盆无网格,颗粒与粉末混合,需全换猫砂,且易沾脚,失去用量省优势。
误区 2:尿垫更换过慢
依赖猫砂除臭,一周换 1 次尿垫,会导致尿液反渗、猫砂提前分解、细菌滋生,需 2-3 天更换。
误区 3:混合其他猫砂
与膨润土、豆腐猫砂混合,会破坏分解机制,导致清理困难,还可能产生未知反应影响猫咪健康,松木猫砂需单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