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烟台海洋重工 安邦涂料水性体系抢占绿色制造先机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5
烟台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洋重工基地,凭借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聚集了中集来福士、烟台中柏京鲁船业等近百家海工装备与船舶制造企业,形成了从海洋平台建造、船舶修造到配套设备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海工装备产值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18%,船舶年建造能力突破 200 万载重吨,是支撑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近年来烟台海洋重工产业却面临着 “内外夹击” 的双重压力,发展瓶颈日益凸显。从外部环境来看,烟台地处黄渤海域,高盐雾、高湿度的海洋大气环境对海工装备与船舶的腐蚀极为严重 —— 据烟台船舶工业协会监测数据显示,当地海工平台钢结构、船舶 hull 外板的腐蚀率是内陆地区的 3 倍,传统防腐涂料在海洋环境下能维持 3-5 年防护效果,每年企业用于设备除锈、涂层翻新的维护费用占生产成本的 12% 以上。以中集来福士某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为例,该平台投用 5 年后,因涂层大面积破损导致钢结构锈蚀,单次维护费用就高达 800 万元,不仅增加企业运营成本,更影响设备作业安全与使用寿命。从政策层面来看,全球环保法规的持续收紧给烟台海洋重工企业带来了更大挑战。国际海事组织(IMO)明确要求,2025 年起全球新建船舶必须全面使用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低于 200g/L 的低 VOC 涂料,未达标的船舶将无法获得航行许可;国内《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也同步提出,海工装备制造企业需在 2024 年底前完成溶剂型涂料替代,VOC 排放超标企业将面临限产停产处罚。这一政策调整让烟台众多依赖传统溶剂型涂料的企业陷入技术升级困境 —— 一方面,传统溶剂型涂料 VOC 排放量普遍在 400-600g/L,远超法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缺乏水性防腐涂料的研发与施工技术,盲目转型可能导致涂层质量不达标,影响产品交付。针对烟台海洋重工产业的痛点,丹东安邦涂料凭借 20 年海洋防腐技术积累,推出了专为海工装备与船舶制造定制的水性防腐体系,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该体系主要产品 —— 水性环氧富锌底漆与氟碳面漆组合,经过国家海洋材料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测试,耐盐雾性能突破 2500 小时,相当于海洋环境下 8-10 年的防护寿命,且 VOC 排放量低至 180g/L,不仅满足国际海事组织认证标准,还远超国内环保法规要求,已成功应用于烟台中柏京鲁船业的 1200TEU 集装箱船建造项目,涂层附着力达 1 级,外观平整度与耐冲击性均达到国际水平。为进一步保障产品供应稳定性与性价比,安邦涂料与德国拜耳建立了战略原材料合作关系,通过规模化采购与本地化生产,将水性防腐涂料的供应周期缩短至 3 天以内,产品价格较进口同类产品降低 15%,有效帮助烟台企业控制采购成本。考虑到船厂施工工况复杂,安邦涂料的水性防腐体系支持喷涂、刷涂、滚涂等多种施工方式,可适配不同规格的船舶分段与海工构件涂装需求,且在 5-35℃温度范围内均可正常施工,解决了传统水性涂料对施工环境要求苛刻的难题。此外,安邦涂料还为烟台企业提供 “涂装方案设计 + 人员培训” 的全流程服务:技术团队会根据船舶类型、海工装备作业环境,定制个性化的涂层配套方案;同时定期组织实操培训,内容涵盖涂料配比、施工参数控制、涂层质量检测等关键环节,帮助企业员工快速掌握水性涂料施工技术,确保涂层一次合格率提升至 98% 以上。为助力烟台海洋重工产业抢占绿色制造先机,丹东安邦涂料现计划与当地海工装备企业、船舶修造厂建立深度合作联盟,通过 “定制化产品供应 + 全流程技术服务” 模式,共享海洋装备绿色升级市场。据测算,通过该合作模式,烟台海工与船舶企业的年防腐维护成本可降低 25%,VOC 排放量减少 60% 以上,不仅能轻松满足国内外环保法规要求,还能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帮助企业顺利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实现 “环保达标” 与 “市场拓展” 的双重突破,共同推动烟台海洋重工产业向高质量、绿色化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