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据局近日印发的《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等九个领域 “数据要素 ×” 典型场景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提出的 “融合 — 预测 — 优化” 数据治理路径,是智算中心绿色转型的技术关键。这一全链路技术升级成果,将在 2026 GPSE 智算中心供配电展上集中呈现,为行业提供清晰的技术落地图景。
数据融合环节,展会将展示边缘计算网关如何整合光伏、储能、机柜等异构数据,如台达电子预制化电力模组集成数据采集模块,实现设备数据标准化传输;预测环节,采用 LSTM 模型的光伏出力预测系统、动态负荷预测模型将亮相,戴尔科技 OpenManage 平台便通过机器学习匹配能耗与算力;优化环节,施耐德电气数字孪生运维系统可仿真源网荷储状态,实现毫秒级调控,这些技术均将实景展示。
这些技术已在多个项目验证成效:青海柴达木算力中心通过数据融合实现 100% 绿电消纳;中国联通三江源项目借负荷预测将绿电利用率提至 95% 以上。展会上,这些项目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会拆解技术细节,分享可复制经验。
展会特设 “智能供配电技术专区”,汇聚众多行业头部等企业,展示固态变压器、供配电 AI 监控平台等融合技术;同期 “智算中心全栈技术大会” 将围绕 “LSTM 模型应用难点” 等议题研讨,推动技术标准共建。对于技术人员与采购决策者,GPSE 展是把握行业趋势的关键阵地。
这一技术路径的成功实践,标志着智算中心供配电系统正从单点节能向系统级能效比较好演进。其关键价值在于将原本孤立的能源设备、IT负载与环境参数转化为可量化、可分析、可优化的数据资产,从而构建一个能够自我感知、智能决策、精细执行的能源大脑。例如,通过融合气象数据、电网电价信号和算力任务队列,系统可以预估未来数小时的能源供需情况,并自动生成比较好运行策略:在光伏出力高峰时段主动调度可中断的AI训练任务,比较大化消纳绿电;在电网峰值电价时段,则优先调用储能系统放电,有效降低用电成本。这种“算力随绿电而动”的柔性负载调控模式,正是“算电协同”理念的生动体现。
2026 GPSE不仅是一个展示窗口,更是一个高效的生态对接平台。参展商可以在这里找到涵盖“源-网-荷-储”全链条的较新技术伙伴,共同开发联合解决方案;而来自各大智算中心、IDC运营商的工程师与采购负责人,则可以一站式对比验证不同厂商的技术性能与成本效益,精细匹配自身需求。尤其是在当前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能源成本持续攀升的背景下,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与绿色低碳的双赢,已成为行业共识与迫切需求。2026 GPSE恰逢其时,必将成为引智算基础设施迈向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年度盛会,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构筑坚实可靠的绿色算力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