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站网
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数控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26

一、数控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硬件系统是数控系统的 “物理基础”,承担信号的输入、传输、放大和执行,确保指令能转化为实际机械动作。主要包括 6 大关键单元:1. 人机交互装置(Human-Machine Interface, HMI)功能:实现 “人 - 系统” 的信息交互,是用户操作数控系统的直接入口。部件:操作面板:包含手动操作按钮(如主轴启停、进给倍率、急停)、波段开关(如模式选择:自动 / 手动 / MDI)、数字 / 字母键盘(用于输入加工程序、参数设定);显示单元:多为 LCD 触摸屏,实时显示加工状态(如坐标值、转速、进给速度)、加工程序、故障报警信息等;辅助接口:USB 接口(用于导入 / 导出加工程序)、以太网接口(实现机床联网、远程监控)。作用:用户通过 HMI 编写 / 调用程序、设定加工参数、启停加工,同时观察加工过程是否正常。2. 控制单元(处理器单元)功能:数控系统的 “运算”,负责解析指令、计算运动轨迹、协调各单元工作,相当于 “大脑”。部件:CPU(处理器):主流为 32 位或 64 位工业级 CPU(如 Intel、ARM 架构),承担逻辑运算(如判断加工条件)、数值运算(如坐标转换、插补计算);存储器:分为两类 ——ROM(只读存储器):固化数控系统的 “系统程序”(如操作系统、基础控制算法),断电后数据不丢失;RAM(随机存储器):存储 “用户程序”(如 G 代码、M 代码)、加工参数(如刀具补偿值、坐标系偏移量),需搭配电池备份(防止断电丢失数据)。作用:将用户编写的加工程序(如 “G01 X100 Z50 F100”)转化为系统可识别的 “数字指令”,并计算出刀具 / 工件的运动轨迹。3. 接口电路(信号转换与隔离单元)功能:解决 “控制单元与外部设备” 的信号不匹配问题,实现信号的 “转换、隔离、放大”,保护电路不受干扰或损坏。类型:数字量 I/O 接口:连接机床的 “开关量信号”,如行程开关(限位保护)、刀库到位信号、冷却液泵启停信号(数字量输入),以及控制指示灯、继电器的信号(数字量输出);模拟量接口:连接 “模拟量设备”,如主轴转速指令(控制单元输出 0-10V 模拟量给主轴驱动器)、主轴转速反馈(驱动器输出模拟量给控制单元);位置控制接口:连接 “测量反馈装置”(如编码器、光栅尺),接收位置 / 速度反馈信号,实现闭环控制。作用:相当于 “信号翻译官”,确保控制单元的弱信号能安全、准确地传递给驱动器、传感器等外部设备。4. 驱动单元(执行驱动机构)功能:将控制单元输出的 “弱电指令信号” 放大为 “强电动力信号”,驱动电机旋转,进而带动机床运动部件(如主轴、进给轴)动作,是 “指令→动作” 的关键执行者。分类:主轴驱动单元:控制主轴的转速、转向、启停,通常搭配 “主轴电机”(异步电机或同步电机),实现恒转速或恒功率控制(如铣削时需稳定转速,车削时需恒线速度);进给驱动单元:控制进给轴(如 X 轴、Y 轴、Z 轴)的位置和速度,为 “伺服驱动器”,搭配 “伺服电机”(精度更高,支持闭环控制),确保刀具按预定轨迹精细移动。关键指标:响应速度(决定加工精度)、扭矩(决定承载能力)、稳定性(避免运动抖动)。5. 执行部件(机械动作单元)功能:直接完成加工动作,是数控系统指令的 “终执行者”,与机床的机械结构紧密关联。部件:主轴部件:带动工件(车床)或刀具(铣床 / 加工中心)旋转,提供加工所需的切削动力;进给部件:由进给电机、滚珠丝杠、导轨组成,带动刀架(车床)或工作台(铣床)沿 X/Y/Z 轴移动,实现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辅助执行部件:刀库(自动换刀)、 coolant(冷却液)系统、排屑装置、夹具夹紧机构等,配合主加工动作完成辅助功能。作用:将驱动单元的 “电机旋转” 转化为 “机械运动”,终实现材料切削(如车削外圆、铣削平面)。6. 测量反馈装置(闭环控制)功能:实时检测 “执行部件的实际位置 / 速度”,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单元,形成 “指令→执行→反馈→修正” 的闭环控制,确保加工精度(避免误差累积)。类型:编码器:分为 “增量式”(检测相对位移,需回零)和 “式”(直接检测绝对位置,无需回零),常用于伺服电机、主轴的位置 / 速度反馈(半闭环控制,检测电机端,未检测工作台端);光栅尺:安装在机床工作台或导轨上,直接检测 “工作台的实际位置”(全闭环控制),精度远高于编码器(可达 ±0.0001mm),适合高精度机床(如精密模具加工、航空零件加工);感应同步器:常用于大型机床(如龙门加工中心),抗干扰能力强,适合恶劣加工环境。作用:相当于 “眼睛”,实时监控运动精度,若实际位置与指令位置有偏差,控制单元会立即调整驱动指令,修正误差。二、数控系统的灵魂:软件系统软件系统是数控系统的 “逻辑”,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强弱和操作便捷性,需依托硬件系统运行,主要分为系统软件和用户软件两类。1. 系统软件(数控系统自带,不可修改)功能:实现数控系统的基础控制逻辑,是 “硬件与用户程序” 的桥梁,由数控系统厂商开发。模块:操作系统:管理系统资源(如 CPU、存储器、接口),协调各软件模块运行(如实时操作系统 RTOS,确保加工指令的实时响应);编译程序:将用户编写的 “G 代码 / M 代码”(如 G00 快速定位、M03 主轴正转)翻译为控制单元可识别的 “机器码”;插补程序:数控系统的核心算法之一 —— 将零件的 “轮廓指令”(如直线、圆弧)分解为 “微小位移脉冲”,驱动进给轴连续运动(如加工圆弧时,插补程序计算 X 轴和 Y 轴的同步位移,确保轨迹平滑);位置控制程序:对比 “指令位置” 与 “反馈位置”,计算误差并输出修正指令,实现闭环控制;诊断程序:实时监测系统硬件(如电机、传感器)和软件(如程序语法)的故障,通过 HMI 显示报警信息(如 “主轴编码器故障”“超程报警”),方便排查问题。2. 用户软件(用户编写 / 调用,可修改)功能:根据具体加工需求编写的 “加工程序”,是数控系统的 “加工指令来源”。形式:手工编程:用户通过 HMI 键盘直接输入简单加工程序(如加工简单轴类零件,程序行数少);自动编程:通过 CAD/CAM 软件(如 UG、Mastercam、SolidWorks)绘制零件模型,自动生成复杂加工程序(如模具型腔、航空曲面零件,程序行数可达数千行),再通过 USB / 以太网导入数控系统;参数设置:用户根据加工需求设定的辅助参数,如刀具补偿值(补偿刀具磨损)、坐标系设定(G54/G55 工件坐标系)、进给倍率、主轴转速等。三、数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逻辑(闭环流程)数控系统的运行是 “硬件 + 软件” 协同工作的闭环过程,流程如下:指令输入:用户通过 HMI 输入加工程序和参数,存储到 RAM 中;指令解析:控制单元的编译程序将 G 代码翻译为机器码,插补程序计算运动轨迹;信号输出:控制单元通过接口电路向驱动单元输出位置 / 速度指令;驱动执行:驱动单元放大信号,带动伺服电机 / 主轴电机旋转,执行部件(工作台、主轴)运动;反馈修正:测量反馈装置(编码器 / 光栅尺)实时检测实际位置,反馈给控制单元;误差调整:控制单元对比指令位置与反馈位置,若有误差,立即修正驱动指令,确保精度。总结数控系统的组成可概括为 “1 个(控制单元)+2 大支撑(硬件 + 软件)+3 类关键链路(输入→处理→执行→反馈) ”:硬件是 “骨架”,确保指令能转化为机械动作;软件是 “灵魂”,决定系统的功能和精度;反馈装置是 “精度保障”,通过闭环控制消除误差。不同品牌的数控系统(如发那科 FANUC、西门子 SINUMERIK、三菱 MITSUBISHI)在硬件配置和软件算法上会有差异,但组成和工作逻辑基本一致。


东莞京雕教育拥有自己的实体工厂,既有教学大纲案例练习,又有每日出货订单案例打样练手,20年行业经验,开设CNC数控技术班、UG编程班、北京精雕班、车铣复合班、五轴编程调机班、浮雕、吸塑、滴塑技术班等,学会为止安排工作。

我们的培训模式是产教融合的模式,现有厂地上万平米,拥有70多台各种数控设备,包括三菱、发那科、新代、北京精雕、车铣复合、五轴机等先进设备,让学员能够在实操练习中获得更多的技能和经验,培养真正实用的CNC数控技术人才。

我们的使命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学到一技之长,让更多的年轻人生活越来越幸福。


标签: 除甲醛 除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