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站网
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谁懂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的参数设定,初学者该如何掌握?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8

一、先搞懂:3 个 “底层参数” 比 S 和 F 本身更重要很多初学者直接盯着 “主轴转多少转(S)”“进给走多快(F)”,但其实 S 和 F 是 “结果”,真正决定参数合理性的是 3 个 “底层指标”—— 先理解它们,设定 S 和 F 就有了方向。

切削线速度(Vc):刀具刃口相对工件的 “切削速度”,单位是 “m/min”(米 / 分钟)。简单说,就是 “刀具转一圈,刃口划过的弧长对应的速度”,它直接影响刀具磨损速度:Vc 太高,刀具刃口过热易崩刃;Vc 太低,切削效率低,且可能因 “切削力过大” 导致刀具变形。

例:用 10mm 直径的立铣刀加工铝合金,若 Vc 设为 300m/min,意味着刀具刃口每分钟 “扫过” 300 米的工件表面,这个速度是否合适,取决于铝合金的硬度和刀具材质。每齿进给量(fz):刀具每转一圈,每个刀齿相对于工件的 “进给距离”,单位是 “mm / 齿”。它决定了 “每个刀齿切下的切屑厚度”:fz 太大,切屑太厚,刀具受力大易断刀;fz 太小,切屑太薄,刀具刃口 “摩擦大于切削”,易产生加工硬化(尤其不锈钢),且表面易留划痕。

例:一把 3 齿立铣刀,fz 设为 0.1mm / 齿,意味着主轴每转一圈,每个刀齿 “啃下” 0.1mm 厚的材料,3 个刀齿一起作用,进给速度就和这个值直接相关。刀具直径(D)和齿数(Z):这是 “桥梁参数”——S 由 Vc 和 D 算出来,F 由 fz、Z 和 S 算出来,缺一不可。初学者常忽略 “刀具齿数”,导致算错 F,比如同样的 S 下,3 齿刀和 2 齿刀的 F 差异很大。二、逻辑:“先定底层参数,再推 S 和 F”设定 S 和 F 的本质是 “先确定 Vc 和 fz(根据材料、刀具),再用公式反推 S 和 F”,而不是 “凭经验瞎填”。步骤可总结为:“看材料→选刀具→查 Vc 和 fz 推荐值→算 S→算 F”,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三、初学者实操步骤:4 步搞定参数设定(附案例)步骤 1:明确 “加工材料 + 刀具规格”—— 参数的 “前提”先搞清楚两个关键信息:

工件材料:是铝合金(6061/7075)、碳钢(45 钢)、不锈钢(304/316),还是塑料(ABS / 亚克力)?(不同材料的 “可切削性” 差异极大,比如铝合金 “耐高 Vc”,不锈钢 “需低 Vc”);刀具参数:刀具直径(D,单位 mm)、刀具齿数(Z,比如 2 齿、3 齿、4 齿)、刀具材质(高速钢 HSS?硬质合金 WC-Co?陶瓷?)—— 刀具材质直接决定 “能承受的 Vc 上限”(硬质合金>高速钢,陶瓷>硬质合金)。

例:假设加工场景是 “用 10mm 直径、3 齿的硬质合金立铣刀,铣削 6061 铝合金板材”—— 这是后续所有计算的基础。步骤 2:查 “Vc 和 fz 的推荐值”—— 不用自己瞎猜Vc 和 fz 的数值 “不是拍脑袋定的”,刀具厂商和加工手册早已根据大量实验给出了 “推荐范围”,初学者直接 “查表套用” 即可(重点记常见材料的推荐值,后期再凭经验调整)。

以下是常见材料 + 刀具材质的 Vc 和 fz 推荐范围(新手可收藏,覆盖 80% 入门场景):

工件材料刀具材质切削线速度 Vc(m/min)每齿进给量 fz(mm / 齿)6061 铝合金硬质合金200-4000.1-0.27075 铝合金(硬)硬质合金150-3000.08-0.1545 钢(中碳钢)硬质合金100-2000.1-0.18304 不锈钢硬质合金(含钴)80-1500.05-0.12ABS 塑料高速钢 / HSS100-2000.08-0.15紫铜(T2)硬质合金(非涂层)50-1000.05-0.1

注:表格中是 “通用推荐值”,若有具体刀具(如某品牌的立铣刀),优先看刀具包装 / 官网的 “参数表”—— 厂商会针对自家刀具给出更精细的 Vc 和 fz(比如某品牌铝合金铣刀,Vc 可到 500m/min)。

接上面的例子:6061 铝合金 + 硬质合金刀具,查表格得 Vc 推荐 200-400m/min(新手保守点,先取中间值 300m/min),fz 推荐 0.1-0.2mm / 齿(取 0.15mm / 齿)。步骤 3:算主轴转速(S)—— 用 Vc 和刀具直径推导主轴转速(S,单位 “rpm”,转 / 分钟)的计算公式是:

S = (1000 × Vc) ÷ (π × D)

(π≈3.14,D 是刀具直径,单位 mm;1000 是单位换算系数,把 “米” 转成 “毫米”)

简化计算(忽略 π 的细微误差):S≈(318 × Vc) ÷ D(因为 1000/3.14≈318)

接例子:Vc=300m/min,D=10mm,代入得:

S=(1000×300)÷(3.14×10)≈300000÷31.4≈9554rpm≈9600rpm(实际机床可四舍五入,比如设 9500rpm 或 10000rpm)。

新手易错点:

忘了 “刀具直径 D”:比如用 8mm 刀和 10mm 刀,同样 Vc 下,S 差异很大(8mm 刀的 S 会更高,因为直径小,要达到相同线速度需转更快);Vc 设太高:比如用高速钢刀具加工 45 钢,若错按硬质合金的 Vc(100-200m/min)设定,高速钢承受不了,刀头会很快发红磨损(高速钢加工 45 钢,Vc 通常只能到 30-80m/min)。步骤 4:算进给速度(F)—— 用 fz、齿数 Z 和 S 推导进给速度(F,单位 “mm/min”,毫米 / 分钟)的计算公式是:

F = fz × Z × S

(fz 是每齿进给量,Z 是刀具齿数,S 是主轴转速)

接例子:fz=0.15mm / 齿,Z=3 齿,S=9600rpm,代入得:

F=0.15×3×9600=0.45×9600=4320mm/min≈4300mm/min。

新手易错点:

漏乘 “齿数 Z”:比如把 3 齿刀当成 1 齿算,算出来的 F 会只有 1440mm/min,进给太慢,效率低且可能导致 “切削不连续”;fz 设太大:比如加工 304 不锈钢时,fz 按 0.2mm / 齿设定(超过推荐的 0.12),会导致刀具每齿受力过大,刀齿易崩裂,且切屑太厚排不出去,卡住刀具。四、实战调整:“试切 3 看” 判断参数是否合适(关键!)按公式算出来的是 “初始参数”,实际加工中需根据 “加工现象” 调整 —— 初学者要学会 “观察 3 个信号”,快速判断 S 和 F 是否合理。1. 看 “切屑”:直观的判断标准切屑的颜色、形状能直接反映切削状态:

理想状态:切屑呈 “螺旋状” 或 “短卷状”,颜色和材料一致(如铝合金切屑是银白色,45 钢是银灰色),无烧伤(发黑、发蓝);问题信号:切屑 “发黑 / 发蓝”(如铝合金切屑变灰黑)→ Vc 太高(转速 S 太高),刀具过热,需降低 S(比如从 10000rpm 降到 8000rpm);切屑 “过长、缠刀”(如不锈钢切屑像 “面条” 缠在刀具上)→ fz 太小或 S 太低,需加大 fz(比如从 0.08 加到 0.1)或提高 S;切屑 “碎成粉末”(如铸铁切屑正常,但铝合金切屑成粉末)→ fz 太大,刀具挤压太猛,需减小 fz。2. 听 “声音”:判断切削阻力理想状态:切削声音是 “平稳的沙沙声”,无尖锐噪音或震动;问题信号:“刺耳尖叫”→ 刀具与工件摩擦过大(可能是 Vc 太低,或 fz 太小导致 “刃口没真正切削,在蹭工件”),需提高 S 或加大 fz;“咚咚震动”→ 切削力太大(可能是 fz 太大,或 S 太低),需减小 fz(比如从 0.2 降到 0.15)或降低切削深度(若切深太大也会震)。3. 看 “表面质量”:验证终效果理想状态:加工表面光滑,无划痕、毛刺、发白(塑料 / 亚克力);问题信号:表面 “有划痕 / 积屑瘤痕迹”(如铝合金表面有黑道)→ 刀具粘屑(可能是 fz 太小,或冷却不足),需加大 fz 或加强冷却(如开高压切削液);表面 “粗糙、有刀痕”→ fz 太大(每齿切太多,留下的刀痕深),或刀具磨损(需换刀),需减小 fz(比如从 0.15 降到 0.1);塑料表面 “发白 / 融化”→ S 太高(热量聚集),需降低转速(比如从 2000rpm 降到 1500rpm)。五、初学者 “保命技巧”:从 “保守参数” 开始,逐步优化新手容易犯 “求快” 的错,上来就按推荐值上限设参数,结果要么崩刀要么工件报废。更稳妥的做法是:

“低起点” 设定:初始参数按推荐值的 “下限” 设(比如 Vc 取推荐范围的小值,fz 也取小值),先试切一小段(比如铣 10mm 长的槽);“逐步加量” 调整:若试切后切屑正常、声音平稳、表面好,下次可适当提高 Vc(比如每次加 50m/min)或加大 fz(每次加 0.02mm / 齿),直到出现 “轻微问题信号”(如切屑略变色),再回调 5%-10%—— 这就是 “适合你的比较好参数”;“记笔记” 积累:把每次成功的参数(材料、刀具、S、F、现象)记下来(比如 “10mm 硬质合金刀 + 6061 铝:S=9000rpm,F=4000mm/min,切屑银白色”),下次遇到相同场景直接套用,慢慢形成自己的 “参数库”。总结:初学者掌握参数设定的 “3 个”别跳过 “底层参数”:先定 Vc 和 fz(查推荐值),再算 S 和 F,公式是工具,不是负担;学会 “看信号调整”:切屑、声音、表面质量是 “活的参数表”,比公式更直观;从 “保守” 到 “熟练”:新手不怕慢,怕崩刀 —— 先保证 “能加工出来”,再追求 “加工得快”。

其实只要多练 3-5 种常见材料(比如 6061 铝、45 钢、ABS 塑料),每种材料试 2-3 次不同参数,很快就能形成 “直觉”:看到铝合金就知道 Vc 可以高,看到不锈钢就知道要降 S、控 fz。参数设定不是 “死知识”,而是 “实践出来的经验”,大胆试、细心观察,很快就能掌握!编辑分享推荐一些讲解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设定的视频不同材质的刀具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加工要求为高精度时,进给速度和主轴转速应该如何设定?


东莞京雕教育拥有自己的实体工厂,既有教学大纲案例练习,又有每日出货订单案例打样练手,20年行业经验,开设CNC数控技术班、UG编程班、北京精雕班、车铣复合班、五轴编程调机班、浮雕、吸塑、滴塑技术班等,学会为止安排工作。

我们的培训模式是产教融合的模式,现有厂地上万平米,拥有70多台各种数控设备,包括三菱、发那科、新代、北京精雕、车铣复合、五轴机等先进设备,让学员能够在实操练习中获得更多的技能和经验,培养真正实用的CNC数控技术人才。

我们的使命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学到一技之长,让更多的年轻人生活越来越幸福。

标签: 除甲醛 除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