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垦近期在稻田内铺设了高分子膜集气系统,这一创新技术通过有效捕获稻田中的甲烷,已将甲烷的纯度提升至92%。这种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甲烷的收集效率,而且为当地的能源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推广,江苏农垦实现了万亩农田年供气120万立方米的目标,为能源的清洁利用和碳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高分子膜集气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在稻田上方铺设塑膜膜,形成一个封闭的收集区域。当水稻田中的有机物分解时,产生的甲烷气体被膜系统有效捕捉并引导到气体收集装置。这种收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甲烷的捕捉率,解决了以往农业废气排放的环保难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收集气体的质量,江苏农垦引入了生物脱硫技术,将甲烷中的有害成分去除,产出的天然气达到了管道级标准。通过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甲烷的纯度,还确保了其作为能源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农业和地方能源市场提供了可利用的清洁能源。
这项技术的实施不仅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展现出了其双重效益。尽管在实施过程中,水稻的减产率控制在1%以内,但通过甲烷的收集与利用,农田的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也得到了增强。此外,通过碳交易平台,农垦项目在碳减排方面的收益足以覆盖改造所需的成本,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农村部已将这一项目列为试点,并计划在东北粮仓等农业重地推广应用。根据规划,到2028年,甲烷捕集田的规模将达到百万亩,这将极大地推动全国范围内农业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
江苏农垦的这一技术不仅为农村地区提供了绿色能源的解决方案,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技术不断优化和推广,未来这一模式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应用,为更多农田带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农业产业实现低碳、高效和绿色的未来。
这一突破性的技术不仅表示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进步,也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规模化应用,农业将向着更加环保、智能和高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