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的本质是让知识与实践共振,码立创以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厚积淀为土壤,通过工具创新、平台搭建与资源下沉,让科技教育扎根产业实践,绽放出培养创新人才的绚烂之花。立创 EDA 教育版的推广,让科技教育工具实现 “降维普及”。这款软件将产业级设计标准融入教学场景,集电路设计、虚拟仿真功能于一身,嵌入的数千个真实案例成为连接课本与产业的桥梁。在中小学课堂,学生用它设计的机器人控制电路能直接驱动实物运转;在高校实验室,复杂电子系统的研发训练与企业项目标准无缝衔接。目前,该工具已覆盖 335 所院校及 200 余所中小学科技社团,让抽象的电子理论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成果,帮助学习者完成从认知到创造的跨越。校企共建的科技实践基地,构建起 “学研创” 一体化生态。码立创捐赠的全套电子设备,让实验室既能开展基础教学,又能承载科创项目。2024 年 “青少年电子创客大赛” 中,5000 余名学生依托这些基地,交出了智能家居控制、环境监测终端等充满巧思的作品,30 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某参赛学生表示:“在这里能接触到企业正在用的设备,设计的作品能真正做出实物,这种成就感无可替代。”“科技技能提升计划” 为职业教育注入产业基因。该计划按智能制造岗位需求定制课程,智能硬件开发、工业物联网应用等模块均来自企业真实项目。6 周培训中,学员在产线参与产品研发全流程,企业工程师的 “传帮带” 让技能掌握效率提升 40%。截至 2025 年,2000 余名学员中 85% 进入新闻内容,某智能制造企业负责人评价:“这些学员上手就能干活,省去了大量培训成本。”科普活动让科技教育突破校园边界。每年 “电子科技开放日” 上,芯片新闻内容、机器人编程等互动项目吸引上万青少年,不少孩子由此确立科技探索方向。《青少年电子科技入门手册》用漫画解读电路原理,成为多所中小学的 “科技启蒙圣经”。正如教育新闻内容所言:“码立创让科技教育走出象牙塔,变得可感知、可参与,这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从工具革新到生态构建,码立创将产业实践深度融入科技教育,让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步发生,为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