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与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两大核、心产业,正从 “补充能源” 转向 “主力能源”,技术迭代、成本下降与政策支持的叠加效应加速了这一进程。 未来十年,光储系统将深度重构全球能源体系,但需突破电网适应性、资源可持续性及商业模式创新等关键瓶颈,以实现 “双碳” 目标下的高质量转型。
光伏发电具有明显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导致光伏发电的输出功率与电网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可能导致电网的不稳定。 解决光伏的消纳问题和光伏发电的波动性问题,是支撑我国光伏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储能将是有效解决光伏消纳和发电稳定性的重要方向。 储能系统能够在用电需求低时充电、高时放电,实现用电负荷的 “移峰”,从而降低容量电费;峰谷套利方面,在非峰值负荷时间电价对储能系统充电,而在峰值负荷时段电价进行放电,从而实现套利。
在终端收益率大幅提升下,我国储能装机迎来需求持续增长和快速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 7376 万千瓦,约为 “十三五” 末的 20 倍,比 2023 年底增长超过 130%。
行业近期亦暴露多重隐忧。光储企业两年内新增超 15 万家,部分厂商为抢占市场陷入 “低价竞争”,导致消防减配、电网性能不达标、运维专业性不足等乱象频发。 与此同时,清洁能源基地消纳能力不足、分布式电力交易与安全稳定性难题、政策与市场协同缺位等问题,进一步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需要做的是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叠加多元收益模式。长期来看会倒逼行业转向 “技术驱动 + 价值驱动”,推动长时储能、液流电池等技术商业化。 同时,完善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准入规则和调度标准,并探索收益权证券化等金融工具,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光储融合本质上是能源系统从 “单向供给” 向 “动态平衡” 跃迁的必然选择。 在技术层面,光伏的波动性与储能的调节性形成天然的互补闭环,通过智能控制算法实现发 - 储 - 用的系统化响应,构建起自洽的微能源系统。 而能一次性看透这个万亿赛道的机会,就在2025年9月25-26日杭州即将开幕的第 20 届亚洲光储创新论坛暨展览会(Asiapves) 今年展会直接升级为 "展览 + 论坛 + 新品发布" 的三维模式,500 + 海内外头部企业集体亮相,覆盖光伏、储能、氢能、智能运维等全产业链。 行业人士更不能错过同期论坛!30 + 大咖将解读新政策风向,比如分布式光伏补贴细则、储能电站并网标准等核、心问题,圆桌讨论环节还会直击 "光储企业盈利难" 痛点!
现在扫码 "AsiaPVES" 就能预约,能源变革的关键节点,看懂趋势的人,总能提前站在风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