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液氢运输成本占终端售价的比重超过30%,这一高昂的运输费用成为制约绿氢商业化的一大瓶颈。然而,近年来,随着输氢管道建设的加速,绿氢跨省流通的瓶颈逐步得到解决,氢能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到2025年,国内计划建设的纯氢管道试点将达到400公里,其中西北至华北的示范段已顺利贯通。这一发展使得绿氢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为绿氢的市场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天然气管道掺氢的可行性验证也已完成,掺氢比例被提升至20%。这一进展不仅为氢能的更大规模应用打下基础,也进一步降低了绿氢的运输难度和成本。
相比传统的罐车运输,管道输氢成本已降低约60%。这种降幅使得绿氢项目的落地速度大幅提升,尤其在钢铁、化工等能源密集型行业,氢能替代的进程也加速推进。随着输氢管道的逐步完善,氢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许多企业已开始考虑将氢能作为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品。
例如,中石化鄂尔多斯项目通过建设输氢管道,实现了制氢成本的18%降低。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氢气的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其在各大工业领域中的竞争力。预计到2026年,跨省输氢网络将覆盖主要工业集群,进一步推动氢能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这一网络的完善,更多地区将能够利用氢能替代传统能源,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此外,管道输氢的推进也有助于提升绿氢的运输效率和稳定性,减少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损耗。管道输氢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运输方式,逐渐成为绿氢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氢能将会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绿氢产业的加速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还将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随着跨省输氢网络的逐步建成,绿氢的商业化将变得更加可行,相关领域的企业和消费者也将迎来更加稳定、低成本的能源供应。这一切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