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乌海市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实现联网直接结算
“省外工伤就医结算不用来回跑了,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真是太好了,乌海社保的服务真是越来越暖心了!”5月16日,乌海市工伤职工李某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顺利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此次跨省结算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乌海市工伤保险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强化统筹,高位推动抓落实
作为自治区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5个试点地区之一,乌海市人社局社保中心将该工作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分析解决改变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持续抓”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与自治区人社厅、系统工程师、医疗机构的沟通协作,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改变任务有序推进。
压实责任,专人服务促攻坚
选派科室业务骨干专人负责、全程督办,对首例办理工伤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工伤职工进行跟踪式服务,做到数据清、情况明,及时解决过程中各类疑难问题,加强与跨省就医医院沟通,保证其顺利办理入院结算等手续,成功完成首例跨省结算工作。
服务延伸,精细发力提质效
为进一步方便乌海市工伤职工就医处理,备案方式已扩展至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线下可到经办机构备案,线上可通过网厅、电子社保卡等入口办理。同时,为减轻工伤职工负担,将异地长期居住职工备案时效延长至1年,跨省转诊转院工伤职工备案调整为3个月,为工伤职工带来更加质量便捷的服务体验。
下一步,乌海市人社局社保中心将持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时总结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验与做法,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切实增强广大人民大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河南:我省2025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启动
近日,省人社厅等10部门印发通知,启动2025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招募选拔工作。
《通知》提出,2025年,全省“三支一扶”计划根据基层人口变化情况,结合辖区内服务人口规模及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科学调整岗位结构,合理确定支教、支医岗位数量,有序加大支农以及帮扶乡村振兴岗位开发力度,计划招募岗位3000个。7月底前完成招募选拔,9月招募人员上岗服务。同时,提出要强化培训赋能,健全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增强“三支一扶”服务人员的基层治理参与能力素质。注重使用管理,进一步完善工作内控和考核激励机制,确保“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贴、一次性安家费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各项保障待遇落实到位。畅通留用渠道,积极推动公务员定向招录、事业单位专项招聘和优先聘用等支持政策更好落实。持续跟踪培养,将“三支一扶”计划纳入人才工作总体部署,落实有关支持政策。加强典型宣传,积极营造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3.广西来宾:以“新”字诀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近年来,来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新”发力,在打造“新平台”、推行“新模式”、构建“新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以“新”字诀不断深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改变,推动来宾市各类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2024年,来宾市就业创业工作“新”欣向荣,全国直播带岗座谈会在来宾市召开。
打造新平台,活动就业创业服务新引擎。推进零工市场全覆盖,让零工经济面貌一新。2024年,全市建成零工市场并运营43家,实现市、县一级全覆盖,累计开展服务6万人次,发布岗位16.64万个次,有力促进用工主体与零工群体精细对接,有效打破零工群体就业难题。成立广西较早直播带岗基地,“云端”供需对接让人耳目一新。2024年2月直播带岗平台成立以来,共开展带岗直播、活动1480场次,累计播放量391.6万次,先后帮助50余家企业成功招聘2381名员工,有效解决“企业招工难、大众求职难”问题。该工作获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2024年地方就业创新事件”。人社服务e站提档升级,让“全”的服务蜕故孳新。创新升级e站服务,用足“近”的优势,突出“全”的特点,把求职招聘、社保查询、养老待遇认证、劳动关系比较等人社服务前移闹市区“家门口”,实行“全天候”开放自助一体机使用、微信咨询、信息浏览等服务,实现人社服务“全”护航。目前,e站共接待求职人员10930人次,发布就业岗位25922个,达成就业意向6640人。
推行新模式,激发就业创业服务新活力。创新“夜间经济+求职招聘”新模式,让就业服务“旺”起来。接轨“夜间经济”,创新打造来宾首条独具特色的“招聘+夜市”招工街,时间上的灵活性让招工街人气火爆,供需两旺,借商圈“烟火气”为就业服务“聚人气”。2024年,全市开展“夜市招聘”活动45场次,入场企业招聘累计达180多家,提供2800多岗位,现场咨询人员近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近500人。拓展“零工市场+”服务新模式,让就业服务“活”起来。零工市场在建立“即时快招”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拓展“零工市场+数字”“零工市场+项目”“零工市场+岗前培训”等 -广东微灵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