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运行的逆流式板式换热器,易受污垢、沉积物影响,导致换热效率下降、能耗增加。掌握科学的清洗方法与步骤,是维持设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必要手段。
清洗前需***评估设备状况,确定清洗方案。首先停机并切断电源,关闭换热器进出口阀门,释放内部压力与残留介质。通过观察运行参数变化,如压力降增大、换热效率降低,判断污垢类型与程度。若处理水质硬度高的流体,板片可能结水垢;处理含油介质则易产生油污堆积。根据污垢特性,选择合适清洗剂:酸性清洗剂可去除水垢,碱性清洗剂针对油污,特殊工况还需使用**溶剂。
拆卸换热器是清洗的关键环节。松开夹紧螺栓,缓慢拆卸板片组,注意避免板片碰撞变形,记录板片顺序与位置。拆卸后仔细检查板片和密封垫片,若垫片老化、板片损坏,需及时更换。某饮料厂在清洗换热器时,发现部分密封垫片硬化,更换后有效避免了渗漏风险。
清洗板片可采用物理与化学结合的方式。物理清洗用高压水枪或软毛刷去除表面大块污垢;化学清洗将板片浸泡在配置好的清洗剂中,按说明书控制时间与温度,浸泡后用清水反复冲洗,确保清洗剂残留彻底***。对于顽固污垢,可使用超声波清洗设备,利用高频振动加速污垢剥离。
清洗完成后进行组装与调试。按原顺序组装板片,确保密封垫片安装到位,均匀紧固夹紧螺栓至规定尺寸。组装后进行压力测试,缓慢升压至设计压力的 1.25 倍,保压 10 - 15 分钟,检查有无渗漏。确认无问题后,接入系统试运行,监测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确保换热器恢复正常性能。
规范的清洗流程能有效去除逆流式板式换热器污垢,恢复换热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企业应建立定期清洗制度,结合设备实际工况,科学制定清洗周期,保障设备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