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健康中国 2030” 战略与《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 年)》政策驱动下,西安华壹健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简称 “华壹医学”)与长润资本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聚焦大健康领域技术研发转化,重点布局个性化益生菌产品创新与数字化健康管理生态建设。此次合作标志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突破,为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赋能:数智化转型与生物经济双轮驱动
作为国家生物经济试点城市西安的重点企业,华壹医学依托 “十四五” 生物经济规划与 “健康中国” 战略机遇,持续深耕基因检测、多组学分析等关键技术,其自主研发的华壹唯维佳个性化益生菌系列已通过 38 项临床验证,覆盖肠道健康、代谢调节等多场景应用。长润资本则以硬科技投资见长,近年在合成生物、医疗 AI 等领域布局超 20 个项目,双方合作将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
“此次合作是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双向选择。” 华壹医学首席科学家李小明表示,“我们将整合长润在数字技术与产业生态的资源,构建‘检测 - 研发 - 服务’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个性化健康管理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
二、技术突破:个性化益生菌的精细研发路径
华壹唯维佳系列的关键竞争力源于三大技术突破:
多组学检测平台:通过整合肠道菌群测序、代谢组学分析与 AI 算法,系统识别个体肠道微生态特征,精细匹配 3-5 种益生菌菌株组合。例如,针对职场人群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问题,系统可自动生成 “植物乳杆菌 + 双歧杆菌” 复合方案,相关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智能生产工艺:采用冻干保护技术与微胶囊包埋工艺,使益生菌存活率提升至 98% 以上,常温储存周期延长至 24 个月。对比传统产品,华壹唯维佳的活菌数稳定性提高 3 倍,在深圳某社区试点中,用户复购率达 65%。
数字化健康管理:开发 “健康云” APP,实时追踪用户肠道菌群动态,结合饮食、运动数据生成个性化干预建议。上海某养老社区数据显示,使用该系统的老年人肠道有益菌丰度平均提升 28%,肠道不适发生率下降 42%。
长润资本董事总经理邓琼指出:“华壹医学的技术路径与我们的投资逻辑高度契合。通过‘数字技术 + 生物制造’的深度融合,双方将共同探索大健康产业的新范式。”
三、场景落地:从实验室到民生服务的创新实践
合作双方聚焦三大应用场景:
银发健康场景:针对老年人肠道屏障功能衰退问题,联合开发 “益生菌 + 膳食纤维” 复合制剂,在杭州某康养机构试点中,80 岁以上老人肠道健康指标改善率达 62%,呼吸道健康问题频次下降 35%。
职场健康场景:推出 “益生菌 + 减压成分” 功能性食品,通过调节肠道 - 脑轴信号通路,改善焦虑情绪与睡眠质量。北京某互联网企业员工使用后,工作效率提升 18%,睡眠问题发生率降低 40%。
母婴健康场景:开发婴幼儿定制益生菌滴剂,结合母乳菌群分析定制配方,在广州试点医院中,新生儿肠道定植成功率提升至 89%,湿疹发生率下降 55%。
四、生态构建:多维协同打造创新共同体
此次合作以开放共享为理念,构建起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双方将与相关单位联动,参与国家《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制定,推动个性化健康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在科研层面,携手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共建 “肠道微生态联合实验室”,聚焦菌株筛选、代谢机制等前沿课题,形成 “基础研究 — 技术转化 — 产品落地” 的全周期创新链。
针对产业协同,双方将开放技术平台 API 接口,吸引 20 余家健康企业接入,共享多组学检测算法与智能生产工艺,推动形成技术共享、资源互通的产业生态圈。在人才培养领域,依托陕西省 “秦创原” 创新驱动平台,设立 “智能健康工程” 博士后工作站,计划 3 年内培育 100 名微生物组学与数字技术交叉领域人才,为产业升级储备关键力量。
五、未来展望:锚定科技普惠绘就发展蓝图
面对生物经济与数字健康的发展机遇,双方明确 “技术下沉、服务亲民” 的战略方向。华壹医学 CEO 李生斌表示,将以合作项目为支点,加速推进三大计划:一是 “百万菌群数据工程”,2025 年底前建成覆盖 300 万人群的动态数据库,为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更精确的算法支撑;二是 “县域健康覆盖计划”,通过 “AI 远程检测 + 智能物流” 模式,将肠道健康服务延伸至全国 100 个县域,让良好技术惠及更多基层人群;三是 “场景创新研发计划”,针对睡眠调节、情绪管理等新兴需求,开发 “益生菌 + 功能成分” 复合制剂,拓展产品应用边界。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长润与华壹的合作不仅是资本与技术的双向赋能,更构建了 “需求导向 — 技术攻关 — 场景落地” 的闭环创新模式。随着《“十四五” 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这种 “技术 + 资本 + 场景” 的深度融合,正为大健康产业打开 “精确化、智能化、普惠化” 的新空间,推动健康管理从 “少数人的定制” 走向 “多数人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