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跨学科融合成为科学教育的必然趋势。码立创玩具以其强大的兼容性和丰富的教育功能,成为激发区域科学教育跨学科融合活力的关键因素。我们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借助码立创玩具构建跨学科科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 “智能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传承” 项目为例,学生借助码立创玩具搭建文物三维重建设备、智能文物修复辅助工具和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平台。在搭建文物三维重建设备时,学生需要运用数学中的空间几何知识,理解三维建模算法;结合物理中的光学原理,设计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同时,运用计算机编程实现模型的构建与优化。智能文物修复辅助工具的搭建则涉及机械工程知识,设计精细的修复工具;运用材料科学知识,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并通过编程控制工具的操作精度。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平台的搭建,需要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历史文化知识,将文化遗产以生动、多元的形式呈现给大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跨越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历史文化等多个学科领域,充分激发了跨学科融合的活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评价过程中,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跨学科评价体系。通过码立创玩具的互动评价平台,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项目中的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如能否灵活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协作中的跨学科沟通效果,是否能够理解和整合不同学科背景成员的意见;以及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结果性评价从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传承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增值性评价则聚焦学生在项目前后跨学科素养的提升,包括知识体系的拓展、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码立创玩具与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高校相关专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项目。为学校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培训,提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举办文化遗产科技创意大赛,鼓励学生运用码立创玩具设计更多创新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案。通过这些举措,区域科学教育在码立创玩具的推动下,充分激发跨学科融合活力,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大科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