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赛背景
“2025 水趣杯救生衣设计大赛”旨在提升水上安全意识,鼓励设计师探索救生衣的创新设计。随着水上活动的日益增多,确保水上活动的安全性已成为设计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次大赛鼓励设计师们采用新材料与新技术,以***提升救生衣的性能,优化用户体验。探索救生衣的美观设计,使其不仅是安全装备,更是时尚单品。通过融合创新设计与实用性,推动水上安全产品的发展。
二、主办单位
主办方:东华大学
协办方:上海水趣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三、大赛主题
《Survival in the Waves》
在水域的浩瀚与深邃中,我们既是探索者,也是守护者。每一次扬帆起航都是对未知的勇敢追寻;每一次潜入碧波,都是对生命的深情呵护。而在这片户袤的水域世界里,救生衣作为我们**坚实的后盾,承载着守护生命的神圣使命本次大赛的设计主题为“Survival in the Waves”,将展现设计与功能融合的无限可能,形式和实用性上的思考创新,更深入探索水域安全的重要性与挑战。通过激发、创意、实践与变革,塑造救生衣的全新形态,重新定义公众对水域安全的参与与理解。
四、大赛设置
本次大赛共分为以下四个赛道,大家可根据各自设计的品类以及风格进行投稿投稿时请表明参加赛道。
A:水上运动救生衣方向
方向内容:专注于水上运动领域的救生衣设计,提升运动员在水上活动中的安全性、舒适度和运动表现。如桨板运动救生衣、皮划艇救生衣、白水运动救生衣冲浪救生衣、帆船救生衣等。
作品要求:设计作品需专注于水上运动领域,设计出既能提升运动员在水上活动中的安全性与舒适度,又能保障其运动表现的救生衣。设计应涵多种水上运动场景,确保救生衣在提供充足浮力的同时,具备优异的透气性、耐磨性和便捷穿戴性,以满足不同水上运动对救生衣的特定需求。
B:休闲水域救生衣方向
方向内容:注重休闲水域环境下的救生衣设计,提升家庭、情侣、游客等休闲人群的穿着体验与安全性。如亲子家庭/儿童救生衣、情侣救生衣、民族风景区救生衣、免洗救生衣、车载折叠救生衣等。作品要求:设计需考虑设计人群的特殊性,确保在穿着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设计款式时需注重款式匹配、颜色协调,同时考虑救生衣的功能性和美观性,结合地方文化元素,提升救生衣的观赏性和文化价值。车载折叠和充气救生衣设计需考虑便携性和易存放性,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取出并使用。
C:钓鱼救生衣方向
方向内容:专注于钓鱼领域的救生衣设计,提升钓鱼爱好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如路亚、海钓等。
作品要求:设计需考虑钓鱼活动的特点,如长时间**、需要携带渔具等,确保救生衣在提供充足浮力的同时,不影响钓鱼爱好者的活动自由度。设计需考虑救生衣的储物功能,如设置口袋、挂钩等,方便钓鱼爱好者携带渔具和其他必需品
D:专业救援救生衣方向
方向内容:注重救援领域的救生衣设计,提升救援人员的安全性能和工作效率。如水域救援救生衣、特警水警救生衣、特种吊装救生衣等作品要求:设计需考虑救援场景的特点,确保救生衣在提供充足浮力的同时,具备防护性和耐用性。救生衣材料需具备良好的抗撕裂性和防水性,以适应复杂救援环境的需求。设计需考虑救生衣的便捷穿戴与解脱,以及与其他救援装备的兼容性(如救生绳、救生圈等)。鼓励创新设计,如融入智能元素(如生命体征监测、远程通讯等),提升救援救生衣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五、参赛对象
东华大学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不限学院
六、参赛要求
1、作品的设计具备市场价值,符合国际流行趋势,设计完整,结合创意性、前瞻性、生产可行性等特点,设计风格不限。
2、入围作品须进行成衣制作,针对救生衣部分的制作,主办方将负责协调对接工厂提供技术支持。其他衣着搭配、面辅料由选手自行筹备并完成制作。
3、作品形式:参赛作品为一个系列的服装设计成品,一个系列包括4-6 套完3.整的服装造型。
七、大赛日程
1、大赛宣讲会:2024年11月22日下午 13:30-15:00 东华大学四教 305阶梯教室
2、作品征集:2024年11月2日-2024年12月28日
3、作品初评:2024年12月29 日-2025年1月3日
4、入围决赛公布:2025年1月5日
5、决赛暨颁奖典礼:2025 年4月
八、评审标准
1、功能性:强调救生衣的安全保障、适应性和便捷性。
2、创新性:鼓励新材料、新技术和设计理念的融合,提升救生衣的智能化与时尚感。
3、实用性:注重人体工学、耐用性和易保养性。
4、时尚性:设计需具备美观大方的外观,符合现代审美趋势,提升救生衣的吸引力与辨识度。
5、场景匹配度:针对特定水域场景及活动类型,满足多样化需求
九、奖项设置
1、金奖:1 名,奖金人民币 8,000 元及证书
2、银奖:2 名,奖金人民币 5,000 元及证书
3、铜奖:3 名,奖金人民币 3,000 元及证书
4、***奖:20 名,奖金人民币 1,000 元及证书
所有奖金金额均为税前,组委会保留**终解释权
十、参赛须知
1、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设计且未公开发表的作品,严禁抄袭,违反者将取消参赛资格。
2、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主办方有权宣传、出版、展出全部参赛作品。
3、获奖作品可能参加后续的各类展览,由组委会借用后归还。
4、大赛作品经任课老师同意可以作为毕业设计或者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