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过滤器检漏的具体流程如下:
1. 准备工作:
- 环境确认:确保检测环境符合要求,一般温度控制在18℃到26℃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5%至65%之间。同时,洁净室的压差要符合标准,例如不同洁净度房间之间、干净区与非干净区之间的静压差应分别达到相应要求。如果是静态测试,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 仪器校准和清洁:使用的气溶胶光度计等检测仪器需在校验有效期内,并进行初始化和校准,设定好相关的参数及报警值。另外,对高效过滤器的箱体或框架的外表面进行清洁,避免积尘对检测产生干扰。
- 关闭相关设备:关闭洁净室(区)的防火报警装置等可能会对检测产生干扰的设备。准备好检测计划和相应的检测记录表格。
2. 产生气溶胶:
- 选择合适的引入位置:对于 HVAC 系统中的高效过滤器,为使气溶胶到达高效过滤器时的浓度均匀,可将气溶胶直接从系统风机的负压一侧引入;若从风管中引入,则应在距高效过滤器至少10倍风管直径处引入,并尽量减少拐弯。对于层流罩、超净台上的高效过滤器,气溶胶直接从系统风机的负压一侧引入。
- 连接气溶胶发生器:将气溶胶发生器与供气设备(如氮气瓶)连接好,按照发生器的操作要求进行设置,使气溶胶发生器产生稳定的气溶胶。
3. 调节气溶胶浓度:
- 测量上游浓度:将上游采样管与上游采样口相连,使用气溶胶光度计测量上游气溶胶的浓度。
- 调整浓度至合适范围:按照气溶胶发生器的操作要求调节发生的气溶胶浓度,使上游气溶胶浓度达到10-20μg/ml。在调节过程中,要不断监测浓度,确保其稳定在要求范围内。
4. 扫描检漏:
- 卸下散流板:小心卸下高效过滤器的散流板,以便对过滤器的各个部位进行多方面检测。
- 开始扫描:用气溶胶光度计的采样头对整个滤器面、滤器与边框之间、边框与边框之间以及边框与静压箱之间的密封进行扫描。扫描时采样头距滤器面约2.54cm(1英寸),扫描速度不超过5cm/s,扫描按直线来回往复地进行,线条间应重叠。
- 记录数据:检测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并记录采样头或光度计面板上的读数。若有报警声(即泄漏率超过0.01%),表明有泄漏,需标记出泄漏位置。
5. 结果判定及处理:
- 合格判定:若高效过滤器在检测过程中,所有点的泄漏率都不超过0.01%,则判该高效过滤器合格。
- 不合格处理:如果有一处泄漏率超过0.01%,则判为不合格,并将该点标记出来。对于泄漏处,若单个泄漏处的面积不大于总面积的1%,全部泄漏处的面积不大于总面积的5%,可以用胶水修补;否则,必须更换高效过滤器。
6. 检测后整理:检测完成后,关闭气溶胶发生器和相关设备,清理检测现场,将检测仪器妥善存放。对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形成检测报告,记录检测的相关信息,如检测时间、检测地点、高效过滤器的型号、检测结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