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救援是一项高度专业化且风险较高的任务,它要求救援人员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需熟练掌握各类救援装备和技术。
一、水域救援根据水的流速不同,可分为激流水域救援和静水及缓流水域救援。
激流水域救援
激流水域救援通常指水流速度在0.8米/秒以上的急流水域,如江河洪峰过境、山间激流或洪水等。在这种环境下,救援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和判断力,采用更为复杂的救援方法,如T型垂直救援、绳索救援等。
静水及缓流水域救援
静水及缓流水域救援则针对水流速度在0.8米/秒以下的缓流水域,如池塘、水库、河流、湖泊、部分城市内涝等。在这种环境下,救援方法相对简单,包括伸递(徒手)救援、抛绳(抛物)救援、涉水救援等。
二、水域救援装备
1. 个人装备
个人装备主要用于保护施救者自身安全和便于救援作业。常见的个人装备包括救生衣、安全头盔、防水靴、防护手套、手电筒、哨子、对讲机等。这些装备能够确保救援人员在复杂的水域环境中保持身体稳定,提高救援效率,并有效防止意外伤害。
2团队装备
团队装备主要用于救援过程和被救者,主要包括绳索、救生圈(常连接绳索使用)、救援浮板、冲锋舟、橡皮艇、拦阻网、漂浮式软担架、抛绳器、倍力系统、横渡系统等。这些装备能够协助救援人员在不同水流条件下实施救援行动,提高救援成功率。
三、水域救援技术
岸上救援技术
岸上救援技术是指在不进入水域的情况下,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营救水域边缘遇险人员的一系列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接触救援和抛投救援。
接触救援:当遇险人员处于水域边缘且能够触及或靠近岸边时,救援人员可以使用长杆、树枝、救生圈连接绳索等工具,直接递送给遇险者,使其能够抓住并借助这些工具回到安全地带。这种救援方式要求救援人员迅速判断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并稳定地递送给遇险者。
抛投救援:抛投救援是岸上救援中**为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救援人员选择足够长度的绳索或助浮物(如救生圈、浮板等),站在安全位置,根据风向、水流和遇险者的位置,准确地将绳索或助浮物抛向遇险者。一旦遇险者抓住绳索或助浮物,救援人员需迅速而稳定地将其拉回岸边。这种救援方式要求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抛投技巧和判断力,以确保救援的成功。
拦截救援技术
此方法一般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主要在水域、水流下游设置拦截网、拦阻绳等或利用船艇在下游进行区域拦截。此方法属于非主动式救援方法,一般配合其他主动救援方法使用,以提高救援效率。
舟艇救援技术
舟艇救援技术是利用机动冲锋舟、橡皮艇等水上工具营救水域中遇险人员的方法。这些工具具有快速、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大面积水域或复杂水域的救援行动。
橡皮艇救援:在水流湍急、水底地形复杂的水域中,橡皮艇因其轻便灵活而常被使用。橡皮艇救援要求救援人员具备熟练的驾驶技能和应对复杂水况的能力。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需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航行路线和救援方式,确保遇险人员能够安全地被转移到橡皮艇上,并尽快返回岸边。
入水救援技术
入水救援技术是指救援人员直接进入水域营救遇险人员的方法。根据水域条件和遇险情况的不同,入水救援技术可分为涉水救援、游泳救援和潜水救援等。
游泳救援:游泳救援要求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游泳技能和体力。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需迅速接近遇险者,并通过适当的技巧和方法将其带回岸边或转移到其他安全地点。游泳救援要求救援人员保持冷静、判断准确,并随时注意自身的安全。
潜水救援:在深水区域或需要搜救失联人员时,潜水救援是重要手段。潜水救援要求救援人员具备专业的潜水技能和设备,能够在水下长时间作业并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在潜水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需根据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救援计划,并严格遵守潜水安全规程,确保救援行动的成功和安全。
绳索系统救援技术
绳索系统救援技术是利用安全绳等装备在遇险地点与安全地点之间搭建绳桥或救生通道的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高处坠落、峭壁救援等复杂场景。
高置绳救援:高置绳救援是在两岸设定高置绳,通过滑轮和救助绳将救援人员下降至被困地点进行救援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救援人员具备专业的绳索技能和判断力,能够准确判断被困者的位置和状况,并选择合适的下降路线和救援方式。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需保持与地面的通讯联系,随时报告救援进展和遇到的问题,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