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商机详情 -

商洛农田土壤修复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2日

    改善田间环境,消耗土壤钠离子持续产酸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改善土壤理化性状。(5)配合旋耕、泡田、灌水、拖平等工程措施,加强土壤改良效果。使用物理改良剂(载钙控盐剂)可代换盐碱土壤胶体上的钠离子,降低土壤交换性钠离子的含量,从而降低土壤碱化度。本项目使用化学改良剂主要有调酸剂、控盐剂、松土增氧剂、生物嗜盐产酸菌剂套餐综合改良剂。3.生物工程措施可通过植树造林、种植水稻等生物工程辅助盐碱地土壤改良。种植水稻可减缓土壤水分蒸发,能抑制盐分上升外溢,还能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地下水水位。4.改善土壤有机质增施高效腐殖酸发酵有机肥,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尽快形成,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5.培植水稻抗逆性土壤是一个综合有机体,对土壤的改良必须实行可行的技术方案,综合措施能有效地改善盐碱地盐渍化程度、降低盐碱地土壤酸碱度,降低土壤盐离子(钠离子)危害,增加土壤透气性和土壤含氧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 引入生物修复技术,助力土壤恢复健康。商洛农田土壤修复

    盐碱地主要水溶性盐或者碱性物质的含量过多,土壤腐殖质遭到淋失,土壤湿时黏,干时硬,透水差,已经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所以必须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一、盐碱地形成的原因首先跟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有关,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从而形成盐碱地。其次,也跟不合理的灌溉有关,比如大水漫灌,或者低洼地块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很容易形成盐碱地。平时我们在耕种土地时,过量的使用化肥农药,从而加重了土壤的盐渍化,也是盐碱地形成的原因之一。二、改良盐碱地的方法1、灌水、排水、洗盐建立完善的灌溉排水系统,不能只灌根不排水,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溶解,然后通过排水系统把溶解盐分的水排走,这样不断的灌溉,不断的排水,反复冲洗和排除土壤中的盐分,从而降低土壤的含盐量。2、种植水稻种植水稻也是一项有效的改良方案,前提是水源要充足,便于水稻的灌溉。因为种植水稻后,稻田要经常保持水层,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通过长时间淹灌和经常排水换水,土壤中的盐分就会不断地被稀释和排出。3、增施有机质有机肥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河北农田板结治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壤修复与盐碱化治理的认识。

    什么是土地盐碱化呢?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本文介绍形成盐碱土要的条件(成因)及盐碱地的两大类型。一、形成盐碱土要的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分蒸发后,即留下盐分,也形成盐碱地。二、盐碱地的两大类型土壤盐碱化按照其形成过程划分为两大类型:1、原生盐碱化土壤::指在盐土、碱土、盐化土、碱化土上开垦的土地,从开发利用(耕种)以来,尽管进行了洗盐、排盐等一系列土壤改良措施,由于土壤质地黏重或具有黏化等障碍层或地下水位高,排水排盐出路少、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土壤始终没有完全脱盐。2、次生盐碱化土壤:指在盐土、碱土、盐化土、碱化土上开垦的土地,土地开发耕种以后,经过洗盐、排盐等一系列土壤改良措施,土壤曾经(已经)脱盐(成为非盐碱化土壤),但是由于管理问题,田间灌溉水量过大,提高了地下水位,使土壤重新积盐或因排水渠道淤塞。

    还应注意渠道的运行维护以及排水沟的开挖清淤[59]。周华等[8]总结宁夏土壤盐渍化治理措施中也提到可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对灌区排水系统开展有计划、系统性、规模化的沟道治理工作。对局部低洼排水困难地区,大力推广暗管排水或“渠灌井排”等技术。同时,通过加强工程建后管护和修复工作,确保灌区排水系统畅通。黄建成等[60]在红寺堡镇试验区采用沟植沟灌+综合快速培肥施肥+排水孔渗滤作为应对措施,可使试验区土壤脱盐率达到40%,枸杞增产28%~40%。2)其他治理措施其他治理措施主要包括物理调控、化学调理和生物改良等措施,这些措施大多需配合灌排措施一同开展。从物理调控角度来看,可采用覆膜处理、隔盐层法、客土法、深耕等措施改良土壤结构,改变表层土壤质地和盐分含量,黄建成等发现覆膜加综合快速培肥措施下红寺堡镇试验区0~20cm土体盐分从g/kg下降到g/kg,20~40cm土体盐分从g/kg下降到g/kg。刘学军等[7]指出3a深耕1次,耕深40~60cm,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盐分的淋洗,此外,连续3~5a实施秸秆粉碎还田,也可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量,对盐渍化土地的改良与利用具有积极作用。从化学调理角度来看。严格土壤保护法律法规,保障土壤修复工作顺利进行。

    新华社客户端宁夏频道7月27日电(记者王鹏)26日上午,宁夏银川市《玉米抗盐碱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项目现场会在宁夏农垦暖泉农场举行。昔日的盐碱沙荒地上,50亩玉米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拼版照片,上图为改良之前的盐碱沙荒地。下图为土地经过改良后种植的玉米。昔日的盐碱地上,玉米长势良好,丰收在望(7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今年,在银川市科技局立项支持下,玉米抗盐碱微生物技术在宁夏农垦暖泉农场50亩盐碱沙荒地进行实地应用。北方民族大学杨国平团队研究的微生物刺激植物抗盐碱的研究成果,采取以微生物诱导植物抗盐碱技术为中心,以微生物液体有机肥为载体,将玉米抗盐碱微生物施入土壤,在玉米根际形成优势菌群,让玉米在盐碱地里成功生长。连续种植3年后,抗盐碱微生物菌群将在盐碱地各个方面定殖,从而改善盐碱地土壤结构。7月26日,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国平(左)在介绍项目实施情况。新华社记者王鹏摄据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国平介绍,盐碱地种植作物很难出苗,但是经过微生物技术处理,出苗率能达到85%左右。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推广这项技术,在宁夏的中度或重度盐碱地上进行示范改良。 科学施肥,有效缓解土壤盐碱化。成都农田盐碱化改良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商洛农田土壤修复

    以防为主、防治并重:土壤为次生盐渍化的灌区,要全力预防。已经出现次生盐渍化的灌区,在当前着重治理的过程中,防、治措施同时采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到治理后应坚持以防为主,已经取得的改良效果才能巩固、提高。开荒地区在着手治理时就应该立足于防治垦后发生土壤次生盐碱化。2.水利先行、综合治理:土壤盐碱化的基本矛盾是土壤积盐和脱盐的矛盾。上述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含有盐分的水溶液在土体中的运动。水是土壤积盐或碱化的媒介,也是土壤脱盐脱碱的动力。没有大气降水、田间灌水的上下移动,盐分就不会向上积累或向下淋洗;没有含钠盐水在土壤中的上下运动,就不会有交换性钠在胶体表面吸附而使土壤盐碱化;没有含钙水的存在,就不会有钙置换出代换性钠。土壤水的运动和平衡受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分蒸发支配,因而防止土壤盐碱化必须水利先行,通过水利改良措施来控制地面水和地下水。使土壤中的下行水流大于上行水流,使土壤脱盐,并为采用其他改良措施做好基础工作。防治土壤盐碱化的措施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水利改良、农业改良、生物改良、化学改良措施四个方面,而每一个单项措施的作用和应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之。 商洛农田土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