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是一个由二维模型到三维模型的转变过程,也是从传统施工中被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转变过程。所以,BIM的应用对“智慧工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传统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粗放式的管理使工地的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的利用都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美国行业研究院的研究报告中显示,工程建设行业的非增值工作(即无效工作和浪费)高达57%,制造业这一数字只为26%。从国外的经验及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开展“智慧工地”建设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比较好手段,也就是说“智慧工地”建设是手段,实现工地精细化管理是目标,终达到在减少施工成本、保护环境的情况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的目的。智慧工地是智慧城市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延伸,是智慧城市的“基石”。合作智慧工地信息化
可视化交底:通过BIM的可视化特点,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对施工人员进行3D动画交底,提高了交底的可行性。节点分析:通过对设计图纸的解读,对复杂节点进行BIM建模,通过模型对复杂节点进行分析。比如复杂的钢筋节点,在模型建立后,对模型进行观察,找到钢筋的碰撞点,对钢筋的布置进行优化;也可以模拟模板支撑体系的受力状况,以确保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安全。综合管线碰撞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预留孔洞未预留、机电、设备管线安装时发生碰撞。面对这些情况,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在墙体、楼板上再次开凿,安装管线时相互交叉而减少楼层实际使用空间。而“智慧工地”建设中,在设计图纸下发后,根据设计图纸,对建筑物进行综合建模,把预留孔洞在三维模型中显示,直观的显示出各个位置的预留孔洞,防止遗忘。在结构、建筑、机电、设备模型都创建完成后进行合模,分析出各碰撞点,与设计进行沟通,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在工程前期解决了管线打架问题,节约了工期,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长宁区劳务实名制智慧工地“智慧工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现场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互联网+与传统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
人员定位应用物联网、可视化仿真技术,实现人员定位功能。在各楼层主要出入口(施工电梯出口、建筑楼梯入口)部署超高频RFID读写器,当施工人员通过楼层入口时,读写器自动读取安全帽上RFID标签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库,通过软件仿真展示和反馈用工人员、工种在作业面的分布情况,为项目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能像监测对项目办公及施工用电进行监控,在一级电柜加装能像智能监控仪,实时采集数据,通过WIFI/LoRa通信在“智慧工地”平台可视化仿真展示,为项目施工节电与用电安全提供支撑。
智慧工地包括哪些内容?
1.劳务实名制通过使用劳务实名制体系,规范用工、安全用工、高效用工
2.安全帽定位在现场合理布置定位基站,工人佩戴装载智能芯片的安全帽,当工人进入到工地基站覆盖区域时,将实时被检测到位置信息、人员信息,通过在移动端实时数据整理、分析,清楚了解工人现场分布,给项目管理者提供科学的现场管理和决策依据。
3.塔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塔吊运行,保障作业安全及使用规范
4.吊钩可视化在大臂前端安装高清球机,可自动追踪吊钩的运行轨迹,避免盲区作业 数字建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提升建造水平、助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AI识别分析 应用智能视频分析和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技术,实现对工地施工区域人员活动与是否佩戴安全帽进行实时分析识别、和报警。整个过程不依赖于其他传感器、芯片、标签,直接通过视频实时分析和预警。对未佩戴安全帽的危险行为实时预警,将预警截图和视频保存到数据库形成报表,同时将预警信息推送给相关管理人员,可根据时间段对预警记录和报警截图、视频进行查询。
大型起重设备 监控根据项目施工需求,拟在现场部署两台平臂塔吊STT293与两台施工升降机。为保障塔吊与升降机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和现场的安全,项目拟用物联网传感技术、无线通讯、可视化仿真等技术,实时采集塔吊与升降机运行过程中的载重、角度、高度、风速等数据,传输监控平台,对塔吊与升降机运行情况进行仿真展示,实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提前控防。 智慧建设观念是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指导方针。青浦区智慧城市智慧工地
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合作智慧工地信息化
智慧工地记录员工的请假、休假情况,并自动做出统计;记录每位员工的出勤状况,根据方案设定自动判断迟到、早退或没来工作,自动抓班进行考勤数据分析;对考勤实行精确统计,统计方法可由客户设定,可以天或小时或分钟为单位;对迟到、早退、没来工作等异常情况进行快速查找,以备及时处理;支持签卡作业,支持批量签卡,灵活定义设置签卡次数、罚款金额等;报表统计:依照建筑工地现场考勤管理办法和系统制定的考勤规则,实现考勤时间日报表、月报表、考勤人数统计表等统计,同时可以把这些报表直接打印纸质材料装订成出勤台账报送相关管理部门,真实反映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出勤的情况合作智慧工地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