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床上用的镗孔刀具与数控车床上用的内孔刀具在结构上是相似的,只是刀柄结构有所差异,通常数控铣床上用的镗刀大部分为圆柱直柄镗刀。数控加工过程中除用到以上刀具外,有时还用到一些成型刀具。为了适应数控机床对刀具耐用、稳定、易调、可换等的要求,近几年机夹式可转位刀具得到较广的应用,在数量上达到整个数控刀具的30%~40%,金属切除量占总数的80%~90%。铣削刀具的选择:铣刀类型的选择:铣刀类型应与被加工工件的尺寸与表面形状相适应,加工较大的平面应选择面铣刀;加工凸台、凹槽及平面轮廓应选择立铣刀;加工毛坯表面或粗加工孔可选择镶硬质合金的玉米铣刀;加工曲面可采用球头铣刀;加工曲面较平坦的部位可采用环形铣刀;加工空间曲面、模具型腔或凸模成形表面多采用模具铣刀;加工封闭的键槽选择键槽铣刀。铣刀参数的确定:面铣刀粗铣时刀具直径应小些,精铣时,铣刀直径应大些,尽量包容整个加工宽度。立铣刀应根据工件的材料、刀具的加工性质选择合适的刀具参数。强力铣刀柄的特点:高刚性;夹持力强,是所有夹持类刀柄中夹持力更大的。MST刀具BIG刀柄
基于电磁感应的刀柄热装系统,包括感应加热线圈,触控显示单元和控制主板;感应加热线圈对通过线圈内的刀柄进行电磁感应加热;触控显示单元内部存有不同厂家不同口径刀柄所对应的默认加热参数,其将用户输入的加热参数通过串口通信的形式传输给控制主板,同时显示被加热刀柄的口径,通电频率和加热时长;控制主板为感应加热线圈通电,同时根据触控显示单元提供的加热参数设定感应加热线圈的通电频率和通电时长。本发明系统电路结构原理清晰明了,且借由对线圈的前期的仿真分析和后期大量实验,对刀柄的加热以及损伤都已达到很优,所采用的各个功能单元都较易实现,实现了热装或者换装不同的刀具时间为3s~15s之间。MST刀具BIG刀柄刀柄是一种工具,是机械主轴与刀具和其它附件工具连接件。
MST刀柄是利用刀柄(特殊不锈钢)和刀具(硬质合金)的热膨胀系数之差的原理来强力且高精度夹紧刀具的热装系统。MST热装式刀柄具有以下特点:实现了使用价格低廉的热风式加热器进行;热装卸操作;可以放心进行浸水冷却;放置不管也不会出现加热过度壁厚为1.5mm的;超薄先端部分和丰富的刀柄形状变化;不用更换加热喷头就可以进行φ3~25的热装。MST热装式刀柄Slimline的热膨胀系数高,可实现低温热装夹,热取出。因而,无论进行多少次热装夹,热取出操作,材质不会发生变化,刀柄精度不会劣化。
刀柄法兰安装在主轴头上,刀柄在 Z 方向上有明确的机械支撑,因此,在较高转速下,不会因离心力增大而进入主轴。动平衡和同轴度:根本的错误在加工准备阶段可能已经发生,致使较小振动和安全的过程控制不可能实现。要实现稳定的 HSM 加工,按照要求对刀具和刀柄装置进行动平衡并对其同轴度进行检查是至关重要的。还必须考虑与动平衡质量有关的旋转速度极限。动平衡不好或同轴度不好的旋转刀具系统将导致:非常糟糕的表面质量;非常低的刀具使用寿命;糟糕的加工稳定性和安全性;可能损坏铣削主轴。动平衡质量对整个旋转系统的动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高速加工中刀具刀柄装置的不平衡性具有特别明显的不良后果。三棱圆锥的表面大,使刀柄表面压力低、不易变形、磨损小,因而精度保持性好。
避免掉刀换言之,就是要加工时刀柄夹持力>刃具所受轴向分力。如果把加工时铣刀受力比作矛,那刀柄的夹持力就是盾:夹持力不够,铣刀加工过程会被越拉越长(掉刀现象)。在夹持类刀柄中,强力铣刀柄夹持力很大,也是很常用专门夹铣刀刀柄,通常这类刀柄锁紧是依靠刀柄内径收缩变形来实现夹持的。通常这类刀柄会配合夹套使用,按照孔轴7级(孔径公差H7、轴径公差h7)间隙配合。因此,增大收缩量和减小间隙就十分重要,首先选择收缩量足够大的刀柄,同时建议尺寸公差更小的变径套与刃具,务必确保刃具柄径比标称小于0.02mm以内。磨损的刀柄将不能提供良好的精度并且会迅速磨损刀具,也会导致加工表面粗糙度差。MST刀具SKO
液压刀柄的特点:操作方便,只需1根T型扳手即可拧紧,属于所有刀柄中夹持方式更简单的。MST刀具BIG刀柄
高速钢面铣刀一般用于加工中等宽度的平面。硬质合金面铣刀的切削效率及加工质量均比高速钢铣刀高,故目前较广使用硬质合金面铣刀加工平面。整体焊接式面铣刀结构紧凑,较易制造。但刀齿磨损后整把刀将报废,故已较少使用。机夹焊接式面铣刀是将硬质合金刀片焊接在小刀头上,再采用机械夹固的方法将刀装夹在刀体槽中。刀头报废后可换上新刀头,因此延长了刀体的使用寿命。可转位面铣刀将刀片直接装夹在刀体槽中。切削刃用钝后,将刀片转位或更换刀片即可继续使用。可转位铣刀与可转位车刀一样且有效率高、寿命长、使用方便、加工质量稳定等优点。这种铣刀是目前平面加工中应用很较广的刀具之一。MST刀具BIG刀柄